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养老条线的服务人员大多是女性,她们温柔细腻、心思缜密,能为老人提供贴心的照料。然而,蔡旻却打破了这一常规认知,成为养老服务队伍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蔡旻从事老龄工作不过半年,今年4月,他从街道城运中心转岗至虹桥居民区,自此踏上了服务社区老人的征程。在虹桥这个老小区里,60岁及以上老人多达1779人,占小区总人数的49.52%,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让初来乍到的蔡旻倍感压力。
不过,蔡旻没有退缩。他在原有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楼长、楼组长以及志愿者等力量,对小区内百岁老人、孤寡老人和独居老人的名单进行了细致梳理。
“刚开始工作时,有点恐慌,尤其是当许多老人来居委会喊我名字,而我却怎么也想不起对方是谁时,那种尴尬让人很内疚。”而看到老人失望的表情,他更是自责不已。于是,在居委会同事的帮助下,只要一有空,蔡旻就拿着排摸的数据,挨家挨户上门慰问老人。
也是从那时起,蔡旻养成了24小时待机的习惯。“到目前为止,我加了近60位老人的微信,他们子女不在身边,有事可以直接找我。”就这样,上门修水管、帮助安装新电视、协调物业维修生活电器成了蔡旻的“副业”,这份随叫随到的服务,让老人们倍感安心。他总是笑着说:“我是男生,力气大,像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看病回来,我能安全、轻松地把他们送回家。”
在虹桥社区,有一位98岁的美籍华人顾璞,患有中重度认知障碍,亲属又远在国外。为了老人的安全,居委会建议将其送入带有认知症障碍专区的养老院。考虑到老人的国籍,蔡旻联系美国领事馆,希望工作人员能一同劝导老人,可每次都无功而返。无奈之下,居委会对接万宏养老,每天上门照顾老人,蔡旻也每周上门2—3次,查看老人的生活状态。为此,他还专门建立了“关心关爱顾璞群”。
除了照顾社区里的独居、孤寡、困难老人,开展助老活动、解答政策询问,也是蔡旻的职责所在。
不久前,45名老人参加由街道为老中心组织的“长宁区老年人看发展”活动,走进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宋城千古情景区。看着老人们玩得开心,蔡旻之前的辛苦和焦虑瞬间消散。“老人年纪大,容易忘事,出行前我们要反复提醒时间、地点和安全事项。”作为领队的蔡旻还化整为零,选出多位组长,负责小组人员的核对和安全,事无巨细。他说:“让老人玩得开心,我们就要多想一步,座位安排、证件发放,都不能因为我们工作没做到位,让老人扫兴。”
在蔡旻看来,做养老服务就是要细心、贴心、暖心,既要关爱老人的生活,也要及时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多和老人沟通,哪怕只是见面时远远的一声问候,也能让老人感受到被重视。”蔡旻说道。短短半年,他的努力和付出,成为了社区老人身边的贴心人。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