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黄浦区宁海路菜场内人声鼎沸,王阿姨挤在鸭摊前仔细挑选。今天是中秋佳节,沪上菜场迎来一年一度的“鸭子热”,这只承载着时令智慧与民俗祝福的禽类,正通过千家万户的餐桌传递着团圆温情。
“这两天每天要卖200多只鸭子,比平时翻三倍。”摊主一边麻利地剁着鸭子,一边向记者介绍,“老上海讲究‘夏转秋,啖鸭肉’,现在正是鸭子最肥美的时候。”
正在挑选鸭子的李女士告诉记者:“每年中秋前都要买鸭子,芋艿老鸭汤里再放点扁尖和火腿,全家人围坐喝汤,这才是过节的滋味。”她特意选了只肥美的老鸭,“老人说‘秋燥’要补阴,鸭子性凉正合适。”
中医表示,中秋前后鸭子积累足量脂肪,肉质最为鲜嫩,中医认为其具有滋阴补虚、清热健脾的功效,与秋季养生理念不谋而合。
除了养生价值,鸭子更承载着独特的民俗寓意。鸭与‘压’同音,老一辈说吃鸭能压住邪气,保佑全家平安。
这种在民间口口相传的祈愿,其实有着很美好的文化意味。中秋的时候吃鸭子,把季节的特点、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还有传统的民俗都串到了一起。这样一来,各家各户中秋的餐桌,就成了记录生活点滴的鲜活印记——那些最普通不过的饭菜味道,恰恰藏着岁月里最深厚的情感。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中秋节,怎么能不吃鸭子呢?
2. 文明黄浦·人人有礼丨中秋月映淞园情,冰皮传暖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