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绿色青浦 > 文章详情

水清岸绿乡愁浓!重固河道“蝶变记”里藏着百姓幸福密码

转自:绿色青浦 2025-10-06 17:30:45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青浦水生态环境保护迈向“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新征程。重固镇以河湖治理为笔,在34.9公里生态护岸、23万平方米“水下森林”的画卷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全镇水质达标率100%,章堰泾摘得首届上海市美丽河湖称号,北部五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创成市级示范点,用“岸绿景美、鱼跃人欢”的生动实践,将规划蓝图转化为百姓可触可感的幸福实景。从昔日“杂草疯长”到如今“水清岸绿”,重固河道“蝶变记”,正是新时代江南水乡践行生态优先理念的鲜活注脚。

“以前河边杂草疯长,夏天蚊子苍蝇乱飞,谁愿意靠近?现在你再看,水清得能看见小鱼游,岸边花草成片,傍晚散步的人比以前多了好几倍!”站在章堰泾岸边,村民李阿姨指着水中摇曳的水草,脸上满是笑意。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是重固镇近五年河道治理的生动缩影。从“河岸线”到“风景线”,从“没人看”到“人人爱”,一条条河道的“重生”,绘就了“新江南水乡”的幸福画卷。

破局:铁腕整治唤醒“沉睡”河道

曾经的重固河道,一度面临水体浑浊、岸线杂乱等问题。为啃下这块“硬骨头”,重固镇打出治理“组合拳”:累计疏浚土方约7.36万立方米;拆除沿岸违建,新建生态护岸34.9公里,斜坡铺设草皮固土护坡,搭配种植各类花草树木,绿化面积达13.29万平方米,形成天然的滨水生态拦截带。

“最直观的变化是水活了、岸绿了。”镇水务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清淤疏浚和生态护岸建设,有效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和水体流动性,为后续生态修复打下坚实基础。

焕新:科技赋能打造“水下森林”

如果说清淤护岸是“治标”,那么生态修复就是“治本”。重固镇引入“水生森林系统净化”先进技术,在新联村等生态清洁小流域,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等水生植物群落约23万平方米,安装曝气设备18套,构建起稳定的水生态系统。

如今,这些“水下森林”不仅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还吸引了蜻蜓、青蛙等生物栖息,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2024年,重固镇北部五村生态清洁小流域成功创建市级示范点,成为全市生态治理的“样板间”。

共享:治理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河道变美了,百姓的生活品质也跟着“升级”。在徐姚村,村民周阿姨对此深有体会:“现在河变美了,老人经常沿河散散步,看看风景,非常开心。河道清了,乡村美了,人气越来越足,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这份“获得感”背后,是治理成果的持续巩固。重固镇建立“河长+网格员+志愿者”联合巡查队,将河道管理融入村规民约,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如今向河道乱倒垃圾的少了,主动保护河道的多了。

硕果:荣誉背后是百姓的点赞

五年耕耘,硕果累累:章堰泾荣获第一届上海市美丽河湖称号,朱家墩河获上海市最佳整治河道,全镇水质达标率100%。这些荣誉的背后,是百姓的真心点赞。

“以前朋友来做客,都不好意思带他们去河边。现在不一样了,章堰泾、朱家墩河都是我们的‘骄傲’,逢人就想推荐他们去看看。”周阿姨笑着说。

未来,重固镇将继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耕河道治理,让这一方水域成为最亮丽的生态名片,让“河畅、水清、岸绿、宜居”的愿景照进更多百姓的生活。

水清岸绿乡愁浓,这样的重固,你爱了吗?不妨趁着周末,来章堰泾漫步,去朱家墩河打卡,感受“新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吧!

北姚姆塘

整治前

整治后

芦花浜

整治前

整治后

潘家沟

整治前

整治后

石塔泾

整治前

整治后

整治前

整治后

崧泽塘

整治前

整治后

徐姚长浜

整治前

整治后

庄固浜

整治前

整治后

记者:张小凤

摄影:融媒体重固镇分中心

编辑:沈千慧

责任编辑:孙晨(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