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崇明 > 文章详情

崇明再添“医社”共管病房,便民诊疗走进“家门口”

转自:上海崇明 2025-10-06 16:41:12

近日,建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合作共建的“心血管内科”“医社”共管病房正式启用。该项目是区卫生健康委联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等医疗机构共同推进的“群众点题”实事项目之一,旨在通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优化诊疗流程,进一步完善区域医联体内部的双向转诊机制,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连贯、便捷的医疗服务。

77岁的鲍老伯是建设镇“医社”共管病房的首位受益者。此前,他因胸闷症状前往建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接诊的正是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黄达民。黄达民在“医社”共管项目启动后定期到社区坐诊,经初步诊断,鲍老伯患有不稳定心绞痛,并伴有极高危型高血压,需进一步检查。黄达民随即通过相关平台为他开通绿色转诊通道,大大简化了预约和转诊流程。当天,鲍老伯便被转至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接受全面检查。检查发现其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狭窄达80%,医院及时为他实施支架手术。目前,鲍老伯已病情稳定并出院。

康复阶段,鲍老伯可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社”共管病房,接受后续日常健康管理及用药指导。在此期间,上级医院专家与社区全科医生团队将共同参与诊疗,有效节省患者时间与奔波成本,实现康复在“家门口”。建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黄欢宇表示,这一模式真正让村民感受到便利与安心。

鲍老伯的就医经历也让周边村民对“医社”共管病房充满信心。不少村民表示,这种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机制不仅省时省力,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

据悉,“医社”共管病房是区域医联体建设的重要实践。通过专家下沉、转诊绿色通道、检查直约、康复期社区观察护理等系统化措施,有效打破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的服务壁垒,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诊疗闭环,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切实提升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杨佳祺

编辑:彭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