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老底子(以前)俗称“八月半”,每当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会在明月高照之时,边吃团圆饭边赏月。
这天是芋艿、毛豆的生日,还有鸭子、月饼、大闸蟹上市,所以中秋前后,上海人的吃货基因好像被唤醒一样,“门槛”再精(再精明老练)的人也愿意排长队买这些时令吃食。
好白相(好玩)的是,上海闲话里也隐藏着一份神秘的“食谱”,看看这些用秋季美食生动诠释的方言,侬(你)“吃”过几道?
01.眼睛一霎,老母鸡变鸭
(nge jin yik sak,lao mu ji bi ak)
上海话本意为:变化神速,瞬息万变。
例句:
1.哎呦!昨日个股市真是眼睛一霎,老母鸡变鸭。(哎!昨天的股市真是变化太快了!)
2.一段辰光勿看见,侬已经长勒搭我差勿多长,真是眼睛一霎,老母鸡变鸭!(一段时间没看见,你已经长得和我差不多高了,真是变化太快了!)
溯源:由于“鸡”和“鸭”是两样实体,“眼睛一霎,老母鸡变鸭”便用来形容在很短的时间内,事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具有戏剧性或超出人们的预期,就像变戏法一样。在一些故事或叙述中,也会用此俗语来增强情节的起伏。
02.螺蛳壳里做道场
(lhu si kok li zu dhao shang)
上海话本意为:狭小空间办大事。
例句:
1.搿设计师改造仔4平方个房间,真个会螺蛳壳里做道场。(这设计师改造了4平方米的房间,真懂小空间大利用。)
2.伊个老板老会得螺蛳壳里做道场个,一眼眼小个咖啡店还勒海卖古董餐盘喏!(那个老板真会利用空间,这么小的咖啡店还兼售古董餐盘呢!)
溯源:20世纪50年代,老闵行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工业卫星城,建设了一批闵行工人新村,成为工人及家属的宿舍。房子一开始是够住的,但是随着婚嫁、孩子出生,会显得局促。但闵行人很有过日子的智慧,让家里面积利用率很高,民间把这种智慧称为“螺蛳壳里做道场”。
03.软脚蟹(nuoe jiak ha)
上海话本意为:遇事软弱无能的人。又称“软壳蟹”
例句:
1.紧要关头就变软脚蟹,一眼责任鞋勿肯负!(关键时刻就怂了,一点责任也不肯负!)
2.伊是只软脚蟹,看上去长一码大一码个,碰到一点点事体就缩脱了。(这个人遇事软弱无能,看着人高马大,碰到一点小事就怂了。)
拓展:都知道上海人爱吃蟹,不仅如此,上海人还爱拿“蟹”做文章,上海话里有很多关于蟹的表达,如:“蟹爬”(形容字写得难看)、“死蟹一只”(事情办糟,不可挽回)、“蟹也会笑”(完全不可能的事)、“叫花子吃死蟹只只好”(要求很低,样样都接受)。
04.发条头(fak dhiao dhou)
上海话本意为:发指示,发命令。
例句:
1.明朝八月半,侬覅瞎跑八跑!团圆饭一定要转来吃,阿奶要发条头了噢!(明天中秋,你不要在外面玩,团圆饭一定要回来吃,老太太要说的哦!)
2.迭趟老板发个条头侬要听好,勿好再像上趟一样弄错脱了。(这次老板下达的指示你要听明白,不能再像上次那样搞错了。)
溯源:古代官军进城,城头布告约法多章,直排版的公告,就像是“条头”。“发条头”原指发布条文、公告等,上海人指的能“发条头”的,不是公司里的领导,就是家里的“领导”。现在也常被用来调侃那些爱对别人发号施令、指手画脚,甚至不具备相应资格却做出类似行为的人。
图文:《城市季风》编辑部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