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嘉定 > 文章详情

老宅里的邻里情,藏在了一锅毛豆芋艿的香味里

转自:上海嘉定 2025-10-06 14:28:43

马陆镇彭赵村(北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在进行中。这几天,村子里的老宅又热闹了起来。村民们聚在一起,欢度在老宅里的最后一个中秋。空气里弥漫着熟悉的香味,那是盐水毛豆的清新和蒸芋艿的软糯。这缕缕炊烟,萦绕的不仅是节令的味道,更串联起一份弥足珍贵的邻里温情,传递着村民们对故土老宅最深沉的眷恋与告别。

走进彭赵村的一户老宅,一眼便看到那座占据一角、由斑驳砖石砌成的大灶台,灶膛内跳跃的火焰将熄未熄,无声地诉说着过往无数个节庆的热闹。灶台旁的桌上,两盘刚出锅的毛豆与芋艿正氤氲着温热的白汽。豆荚碧绿,芋头饱满,与一旁象征团圆的两枚月饼一起构成了这个特殊中秋夜里的温馨风景。这看似朴素的两样小食,却是桌上绝对的主角,串联起几代人关于中秋的共同记忆。

“小时候啊,每到中秋,桌上肯定少不了这两样。”朱惠青一边利索地剥着毛豆,一边打开了话匣子,“毛豆一串串,象征‘好事连连’;芋艿圆滚滚,寓意‘遇难呈祥’,团团圆圆。那时候,大人们围坐在桌边,小孩在屋外玩耍。”

朱惠青的话语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大家记忆的闸门。一旁的王志红笑着补充:“我们这些小囡一会儿到桌边吃两口毛豆和芋艿,一会儿又和小伙伴吹小风车、跳橡皮筋、打弹珠去了。那时没什么玩具,但特别开心,特别单纯。”

小小的毛豆和芋艿,瞬间将时光拉回数十年前。彼时,邻里间没有厚重的围墙,家家户户的门敞开着,孩子们可以随意串门,谁家煮了好吃的,左邻右舍都能尝到。今天这老宅里的美食,正是这种亲密无间的邻里关系的缩影。张家送来自家种的毛豆,李家端来精心调味的芋艿,大家围坐分享,谈论着过往的趣事,也感慨着时代的变迁。

“城中村改造是好事,我们马上要住进亮堂的新楼房了。”许桃明抿了口茶,语气中既有期待,也有不舍,“就是有点舍不得这老宅,舍不得这院子里看了几十年的月亮,还有这些老邻居。大家马上都会分散到各个地方,以后啊,不知道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一喊大家就都聚齐了。”

月光依旧,老宅将逝,但这份由美食联结起的温暖记忆,和邻里间的情谊,必将随着村民们一起,迁入新居,在新的家园里继续生根、延续。

通讯员:蒋宁
编辑:常皓宇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