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这些“老彭友”是静安这里的“银色风景线”

转自:上海静安 2025-10-06 13:20:37

在彭浦新村街道第五居民区有一道美丽而温暖的“银色风景线”——这就是现由32位离退休老同志组成的“老彭友”协理团。成员平均年龄75岁,党员占比超过八成。自成立以来,他们始终铭记“四个特别”精神,以社区协理履行担当,以志愿热忱践行信念,既是助力社区治理的“智慧团”,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老彭友”协理团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不断壮大、接力传承、默默奉献,二十年如一日,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银发力量”。

特别的精神传承

“银发”的协理接力、歌声的代代传唱

“老彭友”协理团成员“银发”接力相传,用行动践行“四个特别”精神的初心使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连续四位接力担任过彭五居委会主任的老同志。

首任主任,“先进引路人”蔡梅华扎根社区17年,深耕细作,曾先后获市先进居委会主任、区三八红旗手、感动彭浦人物。第二任主任,“标杆传承者”方寅秋,作为旧房成套改造项目的参与者,经历无数个日夜,推动老旧小区焕发新生。第三任主任,“护航督导员”杨宗颐,以丰富阅历担任协理团总督导,将社区治理智慧倾囊相授。第四任主任,“家园美容师”孙国芳,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发光发热。

除了四代主任的社区协理接力,“老彭友”协理团还充分发挥成员所长,曾担任上海中学合唱队长兼指挥的协理团老党员马中维,根据“四个特别”精神,创作了

《彭浦精神赞》

;为庆祝彭浦新村成立50周年,创作了

《彭浦社区之歌》

;为响应“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创作了

《彭浦新村城建之歌》

。通过歌曲的代代传唱,唱响了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最强音。

特别的自治公约

社区协理“金规则”的诞生和升级

与居民一起打造文明社区,同创美好幸福家园,是“老彭友”协理团助力社区治理的目标。为此,原协理团团长谢曼青凭借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带领成员走街串巷听取民意、反复修改,

通过居民(代表)会议表决形成《朋吾汇手册》。

手册包含了全方位管理公约、普法宣传、积分奖励、诚信承诺等内容,它既是社区协理的“红宝书”,也是社区自治的“金规则”。居民们说道:“对于硬邦邦的法律法规一知半解,翻开《朋吾汇手册》或许就能找到通俗易懂的解读。”

同时,“老彭友”协理团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升级完善“金规则”,

于2023年正式推出《彭吾汇居民手册2.0》并沿用至今。

相比最初版本,《手册2.0》增加了对管理公约的法条解读、社区内重要点位的图片文字介绍以及实际发生的普法小故事,社区协理的工作更加细致入微。

在协理团的努力宣传下,

152户

养犬居民签订《文明养犬承诺书》,

312户

电瓶车使用家庭签订《规范使用电动自行车承诺书》,彭五居民区也入选上海市“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重点培育单位,并于2022年

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特别的社区守护

居民身边的“银发协理大管家”

“群众利益无小事”,对于小区内空巢老人面临生活无人照料的困境,“老彭友”协理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成员杨宗颐对小区老年人情况了如指掌,在他的牵头带领、走访调研、多方协调下,建立了“空巢老人家庭照顾管家”服务项目。而身兼居民区党总支委员、业委会党支部书记多重身份的协理团成员马长生,则积极协助社区组建志愿服务队,动员有水电维修、木工等专长的业主发挥技能,为高龄独居老人定期检查水、电、煤,维修家居设施。

这些“银发管家”还化身社区里的温暖使者,为居民提供

量血压、测血糖、扦脚、理发、陪医、净菜上门

等多元便民服务,包揽小修小补等日常琐碎事务,让居民切实享受家门口的周到服务,此外,还定期组织

手工课堂、茶话会

等文娱活动,持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老彭友”协理团全情投入社区协理,探索形成基层治理的“彭五经验”,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在人民城市建设中的优势作用,助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