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浇”个“盆”友?TA们让“堵点”空地变身“亮点”花园→

转自:上海静安 2025-10-06 08:21:33

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一头连着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近年来,共和新路街道把强化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作为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民心工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共和新路街道辖区内,黄山锦庭、黄山秀庭作为两个动迁安置小区,汇聚了来自不同街区、不同背景的居民。大家虽初来乍到、彼此陌生,却也因多元的文化与丰富的年龄结构,为社区注入了别样的活力与治理潜力——不少居民带着往日的生活经验,主动走进居委会建言献策,让小区治理不断焕发生机。

从“堵点”到“亮点”:一块空地的转变

变化,

始于一次细致的观察。

在黄山秀庭小区6号楼底楼,无障碍通道旁有一小块空地,原本常被电动车、残疾车随意停放,不仅影响通行,更给残障人士和老人出入带来诸多不便。在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中,一位腿脚不便的老党员指出问题,引起了居民区党组织的重视。

居民区党组织迅速组织党员和志愿者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块被“闲置”的空间,其实蕴含着美化环境、促进交流的双重可能。

共商共议,“迷你花园”从想法走向蓝图

为真正了解居民需求,党员志愿者开展入户走访,广泛听取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居民的意见。

过程中,有居民提出:“不如用花盆来做区域分隔,既整齐,又美观。”

这一建议点燃了大家的创意。经过多轮协商,最终确定将此处改造为“社区迷你花园”——通过低矮花箱划分区域,保障通道畅通,同时由居民认领种植,共建共享一片绿意。

方案有了,谁来落实?

党员王师傅率先站了出来,并带动了几位热爱园艺的“社区达人”——戴阿姨、沈阿姨和朱阿姨等人加入。一支“社区园艺志愿服务队”很快组建起来,大家清理杂物、规划尺寸、挑选花苗,甚至自掏腰包捐赠花种,一步步把纸上的蓝图变为可触摸的现实。

齐动手,“植”此青绿暖邻里

施工当天,志愿者们分工协作:工具组叮叮当当地组装花箱,种植组热烈讨论土壤配比和种植技巧,播种组小心翼翼地将花籽埋入土中,志愿者王师傅还贴心地制定了浇水排班表,大家的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家园的美好期盼。

半个多月后,第一抹嫩绿悄然破土,随后花箱中生机勃发,绿意盎然——迷你花园“活”了起来。

共参与,小花园成为社区融合“粘合剂”

随着花园初具规模,

更多居民被吸引进来。

暑假期间,志愿者带着孙辈一起浇水、栽花,在孩子心中播下爱护环境的种子。几位从事绘画的社区青年主动提出:可以为花箱“穿新衣”。于是,郁金香、小猫咪、星空图案……一个个充满创意的涂鸦让花园变身“艺术角”,吸引更多居民驻足。

大家还一同手绘植物认养牌,随着退休老人、放假学生、创业青年的不断加入,花园逐渐成为社区交往的温馨载体

有名字更有温度:“浇”个“盆”友,幸福花开

随着花卉盛放,

如何让花园更有归属感?

一次讨论中,有志愿者巧妙融入口语梗提出:“咱们既是浇花,也是交朋友,不如就叫‘浇’个‘盆’友吧!”这一名称获得大家一致认同。

为进一步巩固自治成果,展示花园变化,黄山锦庭居委会还邀请居民们前往迷你花园拍照打卡,并且组织开展小区永生花制作活动,将今年播种盛开的“太阳花”制作成干花手工作品,把盛开的鲜花和共建的记忆一起留存,让温暖持续传递。

从最初保障无障碍通行,到成为社区网红打卡处,如今的迷你花园更是居民交流情感的纽带,每天都上演着“偶遇熟人”“分享收获”“交个新朋友”的温暖故事。

这些变化,是志愿者们轮班浇水养护,绽放的花园“四季美”;是发掘社区新力量,激活的自治“新势能”;是老少携手绘制花园涂鸦,点亮社区“艺术角”;是拍照打卡花园新景,定格的社区“美好帧”;更是党群携手撒下的“同心籽”,居民自治浇灌培育出的邻里“幸福花”。

记者:罗欣悦

编辑:陈攻

信息来源:共和新路街道采编基地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