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和平公园的步道上,微风拂过湖面带来阵阵清凉。对于居住在虹口区的彭先生而言,和平公园是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座承载着几代上海人记忆的公园,经过近年来的改造升级,如今已成为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体验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可以喝的“园林景色”
沿着和平公园五号门的步道前行,一栋两层临水小楼映入眼帘,这便是国内首家期刊主题书店——“大隐书局·和平公园刊茶社”。这里是彭先生“私藏”的公园秘密基地。
这里汇聚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1500多种期刊,涵盖文学、新闻、时政、艺术、设计、体育、音乐、时尚、生活、科技等30个门类。其中不仅有《收获》《上海文学》《故事会》等沪上名刊,还有大量全国乃至全世界不同主题、不同受众的刊物。
彭先生最喜欢坐在二楼的露台位置:“我是住在和平公园旁边的老居民了,真是看着它一点点变样的。以前啊,公园被围墙围着,总觉得有点隔开的感觉。现在好了,围墙拆掉了,24小时都能进去散散步,感觉公园真的成了我们家的客厅。”
常逛常有惊喜
近年来,和平书院、碳秘馆、自然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在和平公园陆续上线。这个老牌公园添了人文气息与创新活力。一段时间不来,便能在里面发现“惊喜”。
从碳秘馆上新的展览
到公园新加的躺平草坪
彭先生一路漫步一路拍
这不,一跨进常去的和平书院,彭先生就发现了新变化,忍不住拿出手机为自己的小红书账号拍起了视频,“哎呀!早知道这里上新了,我该带摄影装备来好好拍一下!”
让彭先生“懊恼”错失拍摄素材的,是不久前才在和平书院开幕的“遇见东坡”VR大空间沉浸展,是国内首个苏东坡主题VR大空间沉浸展。
展览以苏轼的生平游踪为线索,融合经典古诗词、国风写意风格场景和北宋文人生活细节,打造了八个沉浸式场景:“雪泥鸿爪”“西湖疏影”“超然对月”“乌台诗案”“东坡问耕”“赤壁夜游”“雷海归舟”和“天涯此时”。
彭先生戴上VR设备,在192平方米的空间里边走边看,穿梭于杭州、密州、黄州、雷州等六大场景之间。通过弟弟苏辙的“回忆”,他仿佛亲历了苏轼从杭州上任到贬谪海南的起伏人生。
“太有意思了!”体验结束后,彭先生一边取下设备,一边还是忍不住拿出手机记录下展览的场景搭建,“这是我第一次体验VR技术的文化展览,科技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就好像真的回到了北宋时代,与东坡先生一起吟诗作对、月下对酌。这种体验特别适合家长带孩子一起来感受。”
在公园观景平台
他用手机拍摄下
远处现代都市的天际线
与脚下老牌公园的交融画面
“在老公园遇见新生活,于慢时光中感受快时代的创新活力。”他在最新的一条小红书笔记中这样写道。对彭先生这位社区生活记录者而言,和平公园既是家门口休闲放松的场所,也是创作灵感的源泉,让他在慢生活中记录着生活中的“幸福”蜕变。
这个假期
来和平公园
感受城市绿洲的呼吸
在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风景里
重新找回生活的节奏
定义自己的“慢生活”
记者:王欣竹
视频:郭磊
编辑:王欣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