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虹口区北外滩街道“乍物社”联动爱心店铺,推出“沪语暗号”换“美食盲盒”活动,致谢新就业群体。
中午,外卖员赵雨来到位于昆山路的玛格萝妮餐厅。这次他不是来拿外卖的,而是用一句在北外滩街道新就业群体休憩服务驿站“乍物社”学习到的“沪语暗号”,兑换了一份“美食盲盒”。
外卖员们围坐在一起,吃起了肉酱芝士意大利面、 海鲜炒饭、烤鸡排、牛肉炒饭。这些藏着方言温度与节日心意的美食,既是商户对奔波者的深情回馈,更让新就业群体在团圆佳节,感受到了上海弄堂最鲜活的温情。
赵雨告诉记者,自己来上海有六七年了,听得懂上海话,简单的语句也会说一点,“我经常来这里送单,像这样来吃个饭,真的很少,感觉挺好的,感谢大家能想到我们”。玛格萝妮餐厅负责人董佳尔表示:“希望快递小哥们尝尝我们家的招牌菜,还有海鲜炒饭配烤鸡排、火山牛肉炒饭,口味都很好、量也比较大,希望他们会喜欢。”
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尤其饭点高峰期,外卖员们都会尽力会把热饭热菜送到顾客手里,自己却常凑活吃口冷的。乍浦路昆山街区党支部以“乍物社”为平台,联动爱心店铺,致谢新就业群体。不少店铺负责人表示,很多外卖员天天帮忙送单却从没尝过,特地准备了好几份餐食,让他们也尝尝手艺、感受温暖,争取“暗号一出、美食上桌”。
在福和面馆,外卖员范光俊也对上了美食暗号,拿到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烧牛肉面。他连连点赞,本帮面条味道就是好。范光俊说:“感觉心里有点激动,很少有机会能中午聚在一起吃个饭。”他表示,自己今年39岁,已经在北外滩区域送了10多年外卖,已然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感觉只要肯付出、就能有收获,很喜欢上海,也非常愿意学习沪语。对于上海话,他笑着说道:“上海话听得懂,但我还说得不流利。刚好乍浦路这边开了一家‘乍物社’,我们可以去向社区居民志愿者学一学沪语,挺好的。”福和面馆品牌运营总监艾斌表示:“福和面馆扎根这里有十多年了。老板就是从打工人走过来的,现在做成了全国连锁。我们也希望回馈社会,让外卖小哥坐进来,舒舒服服地吃一碗福和面。”
从老牌西餐厅到本帮面店,从老字号到新晋网红商铺,这场活动不仅让这些北外滩街道“美食金选”商铺与新就业群体的联系更紧密了,还进一步凝聚了街区党建引领力量。
接下来,北外滩“乍物社”将持续打造“喝水、充电”的能量补给站、守护健康的医疗救助站。同时,推出“沪语小课堂”,精准服务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的需求,书写更多暖“新”故事,帮助他们在城市烟火中找到归属感。
记者:张雯珵
图片:张雯珵
编辑:张雯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