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少人一着急就踩了坑:
有人饿到低血糖、掉头发
有人跟风猛跑导致膝盖疼
还有人瘦了2斤没几天就反弹……
对减重而言
“快”从来不是目标
“科学稳当”才是关键!
用对方法,不用挨饿、不用伤关节
就能慢慢把过节长的肉“甩”掉
先避坑!
这3种“快速减重法”
越减越伤身体
误区1:饿到头晕的“极端节食”
——掉的不是脂肪,是水和肌肉
有人为了快速减重,每天只吃蔬菜沙拉、甚至断食。但这种方式快速掉的不仅是脂肪,还有水和肌肉。一旦恢复饮食,体重反弹会更快,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月经不调。
科学提醒:减重需要“热量缺口”,但不是“饿肚子”。健康的缺口是每天500~1000kcal,对应每周减重0.5~0.9kg,这样既安全,也容易坚持。有很多手机App可以帮助大家计算饮食热量和运动消耗,达到热量缺口。
误区2:突然猛练的“冲刺运动”
——关节先扛不住
过节躺久了,突然每天跑5公里、跳高强度操,体重没降多少,膝盖、腰先疼了。尤其超重或肥胖人群,关节本身承受的压力就大,突然高强度运动很容易导致软骨磨损、肌腱炎,甚至更严重的损伤。
科学提醒:运动要“循序渐进”。比如第1周每次运动10~15分钟,每天1~2次;第2~4周慢慢增加到20~30分钟;2个月后再尝试每次30~60分钟,给身体适应的时间。
误区3:只跑不练的“单一有氧”
——瘦得快,反弹更快
很多人觉得“跑步就能瘦”,每天只做有氧,不做力量训练。有氧虽然能燃脂,却不是增加肌肉的最好方法。
科学提醒:力量训练才是“防反弹关键”。每周只需练2~3次,能增加肌肉量,让代谢维持在较高水平,减重后更不容易反弹。
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套
“减重方案”
不用节食、不用猛练
普通人也能轻松落地
第一步:先做“身体评估”,安全打底再减重
运动前一定要确认:安静血压<160/90mmHg,血糖在3.9~13.9mmol/L之间。如果运动中有胸闷、心慌,还需要就医排除心脏疾病,再开始运动。
第二步:吃对“温和缺口”,不挨饿还能掉秤
不用刻意节食,只要调整饮食结构,就能轻松造出“热量缺口”:
主食换“粗”:把主食换成杂粮(糙米、燕麦、玉米),膳食纤维多,饱腹感强,还能控制血糖。
蛋白质“够量”:每天吃够优质蛋白,蛋白质能维持肌肉,还能让你更抗饿。
避开“隐形糖油”:哪怕是“三分糖”奶茶,含糖量也可能超标;炒菜少放油,尽量选择蒸、煮、烤的烹饪方式。
第三步:动对“组合拳”,燃脂又护关节
运动不用“猛”,“有氧+力量+柔韧”结合,既能燃脂,又能保护关节:
① 有氧运动:选“低冲击”的,膝盖不受伤
频率:每周≥5天,每天都动一动比“周末猛练”更有效;
强度:中等强度就够——比如快走、游泳、椭圆机;
时间:从每次15分钟开始,慢慢增加到30~60分钟,也可以分2~3次完成;
小技巧:抓住“活动零食”——饭后站10分钟,看电视时起身走两步,爬楼梯代替电梯,这些碎片时间加起来,也能帮你多燃脂。
② 力量训练:每周2~3次,防反弹
工具:不用去健身房,在家用哑铃、弹力带就行,甚至用自己的体重(比如靠墙深蹲);
动作:重点练大肌群(胸、背、腿)——比如坐姿推胸、弹力带划船、靠墙深蹲;
方法:每个动作做2~4组,每组8~12次,组间休息1分钟;
提醒:新手最好先咨询康复师或健身教练,学正确姿势,避免受伤。
③ 柔韧性训练:每天5分钟,护关节
频率:每周≥2~3天,运动前后各做5分钟;
动作:拉伸小腿、大腿、肩颈——比如坐姿前屈、股四头肌拉伸;
方法:每个动作静态拉伸10~30秒,不用追求“疼”,感觉肌肉紧绷就行。
第四步:监测进度,把减重“握在手里”
称重:每周固定时间称一次即可,比如周一早上空腹。体重波动很正常,频繁称重容易焦虑;
测体脂:每月测测体脂率,比只看体重更准确;
设小目标:别一开始就定“瘦10斤”,先定“这周每天多走2000步”“这周不吃奶茶”,小目标实现了,更容易坚持。
最后,做个总结:
减重不是“冲刺跑”
而是“持久战”
对于大部分超重者而言
每周瘦0.5~0.9kg
就是健康的速度
慢慢调整饮食、养成运动习惯
你会发现不仅体重降了
精力也变好了
下次过节可以玩得更high了呢!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5DZ2304600)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沈雪彦
特别鸣谢:上海市科技团工委
制图:吴佳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