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屏幕上的代码终于让机器人稳稳夹起方块,精准地叠到指定位置时,我们俩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近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WRC)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上海市选拔赛中,上海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学校的张浦珑智和朱思涵组成的“量子冲锋”队,从全市21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ROBOG系列挑战赛一等奖(亚军),成功晋级全国赛。
比赛中,每支队伍需操控两台机器人,一台负责自动执行预设程序,另一台可由队员手动操控,在限定时间内协作完成推球入域、叠放方块等高难度任务。“这就像下一盘快棋,既要提前规划好自动程序的每一步,又要临场应变,手动补位。”朱思涵比喻道。
备赛中最磨人的就是调试自动程序。“一个小数点或者毫秒级的延迟,都可能导致机器人跑偏或动作失败。我们常常在机房一待就是半天,反复修改代码、测试车辆,直到它‘听话’为止。”张浦珑智说道。而到了赛场,挑战才真正开始。张浦珑智对“叠方块”环节记忆犹新:“那真是考验心态,手稍微一抖,方块就可能掉下来,前功尽弃。我和朱思涵必须高度默契,一个人控制移动,一个人负责精准夹取,几乎不敢呼吸。”
这场比赛不仅考验技术,也是对耐心和团队协作的挑战。获奖的背后,是师生共同的付出。指导老师刘润晗表示,暑假期间,参赛同学们主动回校集训,常常为了优化一个程序环节讨论良久。
谈及与机器人结缘,朱思涵说最初只是对代码好奇,直到学校开设AI实践社团,他才真正上手设计程序。张浦珑智也提到,社团的系统训练让他从“会玩”到“会设计”。
上海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学校副校长谢天豪介绍,学校构建了以社团为载体的科创课程体系,除AI实践外,还开设了无人机技术、电子徽章设计等课程,“这次我们一共有6支队伍12名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四支,二等奖两支。我们的目标是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让比赛成为能力的试金石。”他表示,学校将继续拓展项目式学习资源,帮助更多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科学的乐趣。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