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是海派腔调的缩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是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四行仓库、刘长胜故居等九十九处革命遗址旧址,奠定“党的诞生地——建党百年红色体验之旅”的核心示范区之基;作为海派文化最重要的发源地和承载地,这里有百年张园、马勒别墅、百乐门、美琪大戏院等海派历史文化建筑,静养中西融合的雄浑大气,安坐海派文化的推陈创新。
“我们静安独属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历史,同时它也是一个看得见未来的历史。更好的能够用更多的方式,用更多的呈现的形式去把静安的故事讲好,希望把我们对于这座城市的热爱分享给更多人。”
——“国际静安推介官” 朱一宁
这份对静安难以割舍的情感,早已深深融入朱一宁的职业理想。作为专注上海城市历史文化挖掘与传承 8 年的践行者,他凭借对文化脉络的细腻洞察,精准捕捉到静安在历史积淀与当代活力交融中独有的韵味 —— 那些藏在老建筑里的故事、流淌在苏州河畔的时光,都是静安独有的文化财富;而作为“国际静安推介官”,他更以亲身实践,将这份魅力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的文化活动。
他与静安的故事,始于生长于此的童年记忆,延续于深耕文化的职业坚守,最终升华为向更多人讲述静安故事的责任,既藏着对故土的热爱,也透着对文化传承的执着,更彰显出静安在文化发展上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
扎根静安:从本土生长到文化深耕,这里藏着记忆与创新的双向奔赴
“我们是2023年被静安区引进的一家企业,算是新静安人或者是新苏州河人吧,不断地在静安区生根,然后开发出更多的、更丰富的“Citywalk”的线路。”朱一宁回忆起团队落地时的场景,眼神满是笃定。
而真正让他“沉下心”深耕文化的,是静安独特的文化氛围。“我其实特别喜欢带人走苏州河,你可以仔仔细细地看到每个建筑它现在的样子,非常适合让更多的人在下班以后的闲暇的时间过来慢慢地走,喝上一杯咖啡,看一个展,约上三五好友聊一聊,我觉得它是一条重新流入我们百姓日常生活的河流。而这种样子本身,建筑、河流和人构成了上海这座城。短短的40年的时间,我们的两岸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这个变化。这种一河两岸中西合璧是非常独特的,属于我们静安区的文化的特性。”他口中的静安,既有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四行仓库带来的红色厚重,也有张园、马勒别墅散发的海派浪漫,无论是漫步苏州河畔感受的宁静,还是穿梭于老弄堂捕捉的烟火,都让他确定“把对于这座城市的热爱分享给更多人”。
深耕静安:做 Citywalk、办展览,让文化魅力在街巷间流淌
如今,朱一宁团队打造的静安“Citywalk”线路,已是不少市民与游客探索城区的首选。“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我们的“Citywalk”去把上海这座城市,把静安这个城区发现这里竟然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原来我每天走过路过的地方,竟然有那么多的我不了解的方方面面,能够建立一些新的连接,新的想象,新的了解。”他坦言,每条线路的打磨都藏着“匠心”:“Citywalk”这件事情,包括我们策划的展览也好,我们策划的行走的活动也好,它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对于每一个点位的讲解的内容的深度是持续地在挖深挖细,把我们的自己制作的这些课件、这些讲义带到现场去给大家进行展示。”
有人在行走中重新认识了从小生活的街道,有人通过故事爱上了静安的老建筑,文化成了连接人与城的纽带,也让静安的文化氛围愈发浓厚。除了线下行走,朱一宁还和团队策划各类主题展览,从 “老静安照片” 到 “苏州河变迁”,用图文、实物、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历史变得可感可知。正如古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所说:“静安区是‘建筑可阅读’的最佳范本,每栋老房子都是活的历史教科书。”看着越来越多人主动走进文化活动,朱一宁也愈发坚定了在静安深耕文化传承的决心。
代言静安:以推介官之责,向世界传递城区文化温度
“静安推介官这个身份,它就是一个动力,让我去更好地用更多的呈现形式,去把静安的故事讲好。”朱一宁谈及推介官身份时,语气中满是真诚。公园里,老人指着老照片回忆过往;街巷间,年轻人跟着讲解探寻建筑故事;展馆内,孩子围着展品好奇提问…… 这座城区的文化温度,在人与人的互动中不断传递。而这份温度的背后,是静安对文化传承的系统规划与扎实投入。
“我希望我每次的分享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角度、一个见解,每一个参与“Citywalk”的人,可以帮助他打开更多对这个城市的想象,回答他心中的那个“WHY”,我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我为什么要在这个城市生长?我们也是想在每一次”Citywalk”过程中间,去向大家展示这座城市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它的历史,而变的是它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美好的生活。” 在这里,历史可被触摸,文化可被感知,每一份对文化的热爱,都能被浓厚的氛围与完善的服务所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