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是新时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破题之钥”,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坚持党建引领,实行专项行动,是着力破解物业治理“老大难”问题的有力举措。4月底,全区召开了嘉定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专项行动推进会,下发了《嘉定区关于开展2025年度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拟通过建组织和建机制同推、党建引领和行业管理联手、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并重等举措,全方位加强党对小区治理的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区善治的生动图景。6月27日起,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我家事·大‘嘉’办”系列报道,蹲点报道部分街镇、小区的经验做法。
清水颐园位于嘉定工业区裕民社区,作为房龄超20年的混合型小区,总面积27万平方米,实有人口6300人。随着时间推移,小区部分公共设施逐渐老化,无法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一场以问题为导向、居民为主导、社区党组织搭台、多方协同参与的微更新实践,在裕民社区展开。
清风廊从“烦恼滋生”到“文明共守”
清水颐园一期内的“清风廊”曾是居民休憩聊天的去处,但历经风雨,漏水、护栏松动等问题日益凸显,存在安全隐患。“这个走廊我们重新搭个顶,再弄几把椅子,大家就可以坐着聊天了。”居民陆玲娟道出大家的心声。于是,在社区微改造的意见征集中,她提出加宽顶棚用来遮风挡雨、螺钉加防漏水护垫、地板改用防滑毛石重新铺设等建议,得到居民们的一致认同。
改造后的清风廊焕然一新,但如何长效管理成为新课题。陆玲娟听取居民意见后,将他们的烦恼带到社区自治讨论中,最终共同商定《清风廊文明公约》。8月初,居民们庄重地在“心愿树”面板上按下彩色手印,许下共同遵守公约的承诺。清风廊也正式挂牌成为“清风润心网格议事廊”。
从问题频发的休闲角落升级为居民议事、共治共享的社区前沿阵地。如今,这里不仅环境整洁舒适,更成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文明展示窗口。
景观步道从“破损斑驳”到“安心怡人”
环绕小区的陈家浜河步道因其位置特殊,每逢暴雨就会被淹没。加上建造时间长、材质不耐腐蚀,路面也变得破损斑驳、坑洼不平,居民夜间行走尤其担心摔跤。“步道破损严重,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特别是下雨天,根本不敢让老人孩子单独出门。”居民曾抱怨。
了解到居民的迫切需求后,社区党总支积极申请项目资金,为步道“量体裁衣”进行翻新。针对不同区段的特点,维修采用“分段铺设方案”:在S型步道部分用沥青铺设,其余步道部分用塑胶铺设,巧妙避开塑胶材质可能因雨水浸泡导致开胶、破裂的情况,以延长步道使用寿命。
社区党总支还听取居民意见,在步道沿线增设宣传栏,集中展示志愿者风采、好家风好家训、生态科普等内容。如今,这条曾经的“烦心路”已成为集休闲、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安心怡人”步道,居民们漫步其间,不仅脚步踏实,心中也更温暖明亮。
社区治理的核心在“民”,动力在“共”。从清风廊的问题发现到公约共守,从步道的破损抱怨到改造参与,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居民主体地位。裕民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将继续畅通渠道、保障资源,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