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上海艺术大展”落幕仅剩5天。这场惊艳沪上的艺术盛宴已吸引近70万观众共飨千年瓷韵。
展览中,德化白瓷以素朴之躯承载千钧匠心,而其中最动人的,莫过于两项传承千年的核心技艺——瓷塑与捏花。它们让泥土在火焰中重生,赋予看似平凡的瓷土以动人的生命力。
瓷塑:以土为骨,以神为魂
陶瓷雕塑是福建德化的传统技艺,制作工艺精湛,宋元时期多以优质高岭土塑形或模制,运用刻花、印花、透雕等装饰技法,经一千多度高温烧制而成。明代"瓷圣"何朝宗开创的“八字技法”——捏、塑、雕、刻、刮、削、接、贴,让德化瓷塑独树一帜,被誉为 “东方艺术珍品”。
德化瓷塑题材广泛,早期以如来、观音、达摩等宗教人物为主,还涵盖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戏剧故事、动物和盆梅、花鸟等,当代融入现代元素,题材更趋多元。作为传统文化载体和外贸名品,它承载丰富历史内涵,推动中外文化与制瓷技术交流,极具艺术与文化价值。
李璋高《降龙》
其以“白”为特色,胎质致密、透光性好,有“中国白”等美誉,艺术风格独特,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比例协调,注重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情感,追求形神兼备,神态逼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左:林似钦《熊猫祖师·渡》
右:黄永星《何朝宗》
而今,这项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正被一代代德化匠人接续传递,并在当代语境中焕发全新生命力。无论是连德理以瓷塑薄胎演绎《神话》的飘逸灵动,还是连紫华在《极彩·如愿佛》中融合传统造像与唐卡彩绘的绚烂表达,他们皆在衣纹流转与神态刻画中延续着白瓷之魂,却又大胆打破题材与造型的边界。
更年轻一辈如林似钦《熊猫祖师·渡》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当代转译,黄永星《何朝宗》对传统造像的大胆解构,共同诠释着“承古而不泥古”的创作哲学,用“中国白”,讲述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故事。
捏花:以瓷为瓣,以心为蕊
“万象本色”展厅入口处,吸引观众合影打卡的正是瓷花作品
德化手捏瓷花是一门需要极致耐心与匠心的技艺。从选料开始,艺术家们甄选优质瓷泥,经过制坯、雕刻、彩绘、上釉等十余道工序,每个环节都要求精准把控。最终在高温淬炼中,坚硬的瓷土化作栩栩如生的花瓣,留下永不凋零的美丽。
许丽枝《虚谷长馨》之荷花
“捏花”作品的造型逼真,花瓣的纹理、花蕊的娇柔、花叶的舒展,都栩栩如生、难辨真伪。匠人们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巧妙调配色釉,使瓷花或淡雅清新,或绚丽浓烈,呈现出多彩的视觉盛宴。独特的高温烧制工艺让瓷花的质地更加坚硬、细腻,同时也使色彩更加鲜艳、持久。
左:陈仁海《世博和鼎》局部
右:陈仁海《世博和鼎》全貌
苏献忠《等花开》
数代德化匠人凭借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沉淀出或淡雅、或浓烈的釉色,让牡丹雍容、兰草清雅、寒梅傲骨……每一朵瓷花,都是一首凝固的草木之诗。
“万象本色”白瓷盛宴即将落幕,若您还未亲临,现在就是最后的观展机会。上海美术馆邀您到场,感受德化白瓷的千年魅力,见证当代艺术家用匠心续写传奇。
延伸阅读:
展览 | 白瓷无言,《瓷语》有声,与策展人共赴一场“文质彬彬”的美学之约
展览 | 详解三大叙事空间:“万象本色”大展必读观展指南
展览 | 一眼识真章!德化“中国白”鉴赏秘籍,藏在这几个隐藏细节里
「瓷光璀璨 国庆献礼」
“万象本色”看展福利活动正在进行中
有机会获大师亲制的文昌帝君像
点击下方图片即刻了解
↓↓↓
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
上海艺术大展
· 展览展期 ·
2025.7.18—10.8
· 展览地点 ·
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
15号、16号展厅及中厅
· 指导单位 ·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泉州市人民政府
· 主办单位 ·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德化县人民政府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
· 承办单位 ·
德化县陶瓷办
· 协办单位 ·
德化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德化县陶瓷艺术家协会
编辑:王璐 | 主任编辑:吴雯雯
当前展览
41米层展厅
上海现代
5米层、0米层、B2层展厅
巍巍者华
——中国油画学会三十年艺术展
0米层15、16展厅
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
上海艺术大展
0米层17展厅
城市·花园
——2025全国高等艺术院校
花鸟画师生作品展
0米层E空间
《山海经之烛龙秘境》
沉浸式裸眼3D装置艺术展
当前展览
0米层G空间
“达芬奇·时空之轮”
MR沉浸式艺术体验
/ 开放时间 /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00停止进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交通信息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 地铁路线 /
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
停车可至洪山路停车场
(收费和开放信息以当日为准)
/ 咨询热线 /
400-921-9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