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漫步黄浦街区,解密文化密码丨外滩:解码黄浦公园与万国建筑群的镜像叙事

转自:上海黄浦 2025-10-04 11:15:27

这里是黄浦,这里是上海的心跳!由中共黄浦区委宣传部、中共黄浦区委党史研究室、黄浦区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叶子有约”打造《漫步黄浦街区,解密文化密码》系列节目即将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阿基米德重磅上线!

本期《人物周刊·叶子有约》

有幸邀请到的嘉宾是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二级调研员

沈思睿

个人简介:

沈思睿先生从事年鉴和方志工作近三十年,现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

2018—2021年,主编出版《方志上海微故事》丛书(四册)。

2023年主编的《上海图鉴:苏州河》入选“2023上海100种好书”。

2024年主编《上海图鉴·黄浦江》。

2025年获聘上海方志专家库地方志专家。

城市的原点:

黄浦公园与“一江一河”的文明交响

从老城厢的市井烟火,到外滩源的第一批西式建筑,这里见证了传统江南文化与外来海派文化的最初碰撞与交融。

聚焦黄浦公园——这座中国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它从“禁止华人入内”的民族屈辱象征,到矗立起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的沧桑巨变,折射出这座城市从被迫开埠到奋发自强的百年历程。

清末,公共花园(1946年更名为黄浦公园)雪景

图中可见大门口悬挂的中文(右侧)及英文(中部)告示牌

沈思睿认为,这片区域是上海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而如今,“一江一河”(黄浦江、苏州河)两岸的公共空间贯通与持续更新,正是这种城市精神的当代延续。它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焕新,更连接着深厚的历史文脉,为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打开了充满人文关怀与活力的新篇章。

20世纪50年代,黄浦公园内景

外滩第二立面:

江西中路福州路口的镜像与新生

外滩背后那些底蕴深厚的街巷,深入解读“外滩第二立面”的城市更新。以江西中路与福州路交汇处的“圆形路口”作为绝佳切入点,这个路口环绕着原工部局大楼、都城饭店、福州大楼和建设大楼四栋经典历史建筑,其独特的镜面对称设计和内退式弧线,本身就是早期城市规划的杰作。

从外滩第二立面建筑的露台望向黄浦江

1929 年外滩全景

与临江的“第一立面”相比,“第二立面”拥有更丰富多元的城市肌理。他以卜内门洋行大楼(现百空间)、“外滩·中央”等成功案例,阐释如何通过保护性修缮与功能重塑,让这些老建筑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植入艺术、商业、办公等新业态,从沉睡的档案库变身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客厅。

1927年,建造中的海关大楼(图片来源: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

这不仅提升了区域产业能级,更让外滩的历史文化得以有机延续,与当代生活产生新的对话。

1945年,苏州河福建路桥西望视角航拍

砖石会说话:

在漫步中破译上海的文化密码

在沈思睿看来,外滩的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中国现代化的密码。他并非埋首故纸堆的学者,而是致力于让地方志“行走”起来的实践者。

在他的引领下,我们将读懂万国建筑群背后的镜像叙事,感受南京路的传奇霓虹,并探寻背街里弄中蕴含的烟火记忆。本次漫步,将是一次对上海心跳的深度聆听,也是一场连接城市过去与未来的思想旅程。

1994年,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及黄浦公园、外白渡桥、吴淞路闸桥航拍(陆杰摄)

20世纪80年代,外白渡桥与长江客轮(陆杰摄)

编辑 / 宗哲麟

来源 / 阿基米德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城市逆光影像展”等你来互动

2. 买黄金为啥都来黄浦?折扣、新品、隐藏彩蛋,这样买的人已经爽爆了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