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保障国庆期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平稳有序运行,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区委社会工作部等单位持续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闵行区区级机关志愿者坚守岗位,热忱接待,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和满腔热情,温暖八方旅客。
9月30日起,“今日闵行”“闵行组工”与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推出“春申机关先锋·党员在行动——国庆期间志愿者手记”。
10月2日9点,虹桥枢纽里人流涌动。24名来自闵行区人民法院的青年党员干警整齐地穿戴好蓝马甲,化身“志愿蓝”,迅速分散到四个指定点位,用微笑和耐心迎接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旅客。国庆假期的车站,满载着归家的急切与旅行的憧憬,而四个点位的暖心故事,串联成虹桥枢纽里一首温馨的和谐乐章。
刚上岗不久,1号点位的志愿者顾莉萍就遇到了一位要去义乌的德国旅客,因为自动售票机不接受护照买票,需要去人工售票窗口买票,由于语言不通,只能向志愿者们求助。担心德国游客不熟悉路线,顾莉萍决定陪他一同前往。在过安检时,发现德国旅客行李箱里带了很多喷雾和香水,超出了可以携带的数量范围,顾莉萍就帮助他把超出规定的物品以快递形式寄出。
来到了人工售票窗口,售票员告知到义乌的高铁票只剩最后一张,票价为173元。此时,这位德国旅客才发现自己身上只有欧元,且没有任何在线支付方式。经过沟通后,顾莉萍马上替他临时垫付了车费,德国游客的朋友后续也将车费转账给她。拿到车票后,顾莉萍又耐心地为他讲解了车次、发车时间和站台号。离别时,这位德国旅客流露出了真诚谢意的笑容,不停地说着Thank you,Thank you。
在午后的客流高峰期,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走到2号点位,他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问189路公交站怎么走,可是189路最近的车站离虹桥还有三公里。志愿者崔彬彬看了看他的纸条内容,确认他的目的地,重新为他规划更便捷的路线,老人脸上的皱纹逐渐舒展开来,连声道谢。
过了不久,一位跛脚的老人一只手拄着拐棍,另一只手提着的桶里面装着许多工具,背着包一瘸一拐地走向志愿者,询问虹桥枢纽4路在哪里可以上车。虹桥枢纽4路在东交通中心上车,而现在的位置是在距离最远的西交通中心上站口。得知路程后,老人迟疑了一下,露出了为难的表情,志愿者何馨语安慰他不要担心,告诉他可以通过乘坐短驳车前往,征询同意后,扶着老人上了车,并和司机确认送他去到东交通中心。老人长舒了一口气,连忙道谢。
3号志愿者点位在虹桥火车站B1到达层南2出站口附近,西临地铁2、10、17号线进站口和出发层入口,是乘客转乘的必经点。对于大部分第一次参与虹桥站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来说,密集的指示标识起初让人手足无措。但他们很快总结了不同目的地在到达层的分布规律,显著提高了识记效率。一小时不到,大家的业务水平有显著的提升,无论是被询问在哪儿换乘还是被咨询行李在哪寄存,抑或是被询问怎么去网球赛场、哪里乘坐网约车,大家都应对自如。
其间,有一对聋哑人夫妇来问路,朝着志愿者们不停比划。志愿者们通过手机书写的方式进行交流,了解到他们要找网约车上车点,迅速给他们指明了方向,还提醒留意网约车上车点标志牌。这对夫妇向志愿者们举起了拇指表示道谢,随后面带微笑轻快地前往目的地。
下午,来来往往的乘客愈加密集。在4号志愿者点位,一名安保人员面露难色地带来了一位提着红色塑料桶、面露茫然的青年,并告知志愿者们他是聋哑人,说不清自己要干什么,希望大家帮忙。
一开始,志愿者李震无法准确理解青年的真实意思,加上手机没有信号,一时双方无法有效沟通。当青年因零钱不够无法买水时,他买了一瓶水递过去,青年接过大口喝了起来,着急的心情也有所缓和。这时志愿者安冉又尝试用手机打字的方式问了几个问题,一条条与青年核对,最终弄清楚了他的需求是要去奉贤区,并根据他提供的一张模糊的地址图片匹配了最佳的路线,最终将他引导至公交枢纽乘坐上了正确的公交线路。
今日的虹桥枢纽,那抹清澈的“志愿蓝”,如同秋日里最温暖的阳光,照进了往来旅客的心房。而来自区人民法院的青年志愿者们,也在这一次次的“请问”与“解答”中,更加懂得了司法为民的深层含义——不只在法槌起落间,更在人与人的守望相助里。法庭之外,情理在心,这便是法治温暖的另一种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