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虹口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规范建设的实施细则》,推动各街道工委以实践站为纽带,持续依托已有代表“家站点组”平台,汇聚代表力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在推动解决选区事、选民事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天一起来看
凉城新村街道
如何讲好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虹口故事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虹口⑳
在凉城新村街道凉四居民区,由房屋修缮、电梯维保、物业账目纠纷引发的社区治理难题,已成为不少居民一提就皱眉的“糟心事”。这些看似零散的民生问题,不仅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更关乎社区治理的效能与温度。
为切实回应群众诉求,根据虹口区人大常委会的安排,区人大凉城新村街道工委以“区房管局直面居委服务群众”工作为契机,携手凉四居委搭建多元协商平台,推动问题从“悬而未决”到“落地见效”。
刮风下雨的时候,尤其担心,都不敢从下面经过,就怕有水泥块掉下来。
加装的电梯,‘五方通话’时常不通畅,真遇到紧急情况,都无法与外界联系。
小区物业更换后,账目收支明细等迟迟未能理清,我们只想知道小区的钱花在了哪里。
日前,在一场由区人大凉城新村街道工委、区房管局、凉四居委联合开展的居民代表座谈会上,居民们纷纷提出了诉求与建议。
对于居民代表反映的问题,区人大代表现场认真记录、逐一梳理,区房管局则从政策法规和专业角度发出,对问题进行分析解读,为解决方案提供专业支撑。
事实上,类似于这样的多方协调沟通会,在凉四居民区已先后召开了近10场。确保各方沟通顺畅、意见充分表达,避免“一言堂”,正是街道工委搭建“多方协商平台”的初衷。
而为了更为全面地掌握社区居民的真实想法,除了线下会议,居委工作人员还通过上门走访、社区微信群征集、意见箱收集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居民对房屋修缮、加梯维保、账目交接的意见建议。
“我们不仅要听‘嗓门大’的居民的意见,更要关注那些行动不便、不善表达的老人的需求。”凉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胡海庆介绍,经过一个多月的征集,共收集到房屋修缮相关意见4条、加梯维保意见10余条、账目交接意见8条。工作人员对这些意见进行分类梳理、汇总分析,形成详实的民意意见,为后续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在充分听取民意、反复协商讨论的基础上,街道工委、区房管局与凉四居委共同制定解决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推动难题逐一破解。
对于居民担忧的“屋檐水泥块脱落”问题,在区房管局安排专业队伍上门勘测后,目前已被纳入下半年修缮计划,并将与相关项目结合施工,以避免工程重复进行,影响居民生活。
针对加梯维保难题,区房管局和街道加梯办牵头督促物业公司与楼内“三人小组”签订详细的维保合同,明确维保范围、责任义务及收费标准,尤其对维保费的收取方式、管理流程作出清晰规定 —— 由“三人小组”统一代收,按年支付给物业,由物业定期公示资金使用情况,确保透明公开。同时,由物业督促维保单位对电梯“五方通话”定期检测,由专业人员对电梯定期检修。凉四居委还联合维保公司开展电梯安全知识培训,在电梯内张贴电梯使用规则。
此外,对于居民区491弄居民关心的物业交接账目问题,区房管局联合街道城运中心城建组成立专项监督小组,全程介入业委会与绿岛物业的账目核对工作。经过多月的细致工作,目前,双方已达成一致,完成账目交接。“账目清了,我们心里的疙瘩也解了!”居民们对处理结果纷纷表示满意。
凉四居民区的治理实践,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如今,小区的“糟心事”少了,居民的“幸福感”多了。更重要的是,此次治理实践也为其他社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让民主治理的成果得以更多地惠及居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孙洁静
图片:区人大凉城新村街道工委
编辑:孙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