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徐汇通 > 文章详情

夜览·享读丨让50件“文物面孔”说话,揭示“何以中国”的文化密码

转自:徐汇通 2025-10-02 20:19:50

翻开翁淮南撰写的《中国面孔:文物上中华民族的凝望与记忆》,指尖触到的不仅是纸张,更是跨越万年的文明温度。

中国面孔是独特的中华文明标识。当我们梳理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珍藏在典籍里的书画时,一张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面孔从记忆深处走出来。

该书精选了50件具有代表性的、能展现“中国面孔”的文物,从20万年前“北京人”的原始轮廓,到青铜器物上的冷峻眉眼;从红山女神的神秘微笑,到说唱俑的诙谐神态,每一张面孔都是历史的切片,每一张面孔都是流动的文明密码,串联起一部鲜活的民族精神史。

书中“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三个篇章,不仅梳理面孔形态的演变,更深挖背后的文化内核。通过这些文物上的面孔,我们能清晰地看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感受到真实、立体的中国气息,增强我们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与底气。

这些面孔既是历史的凝望,也是文化的记忆。这本融史料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书,让我们在文物的凝望中看见过往,在历史的记忆里坚定当下。若你也想与中华民族千年文明展开一场对话,不妨翻开它,从一张张中国面孔里,读懂我们是谁,从何而来。

相关链接:

夜览·享读丨原著戳泪无数!这本书写尽了平凡人的坚韧与光芒

夜览·享读|《说中国》:从“天下观”到“共同体”,解码中华民族的包容与智慧

夜览·享读|读《生万物》原著,感受生养万物之土的眷恋回响

夜览·享读|《铭记中前行:抗战英烈事迹选》:读懂中国人骨子里的“不屈”

夜览·享读|《诗词中国》:在古今对话中寻诗意共鸣

本书由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提供

场地支持:徐家汇书院

记者:马自豪、王小晴、刘倩朋、施悦炜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