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是上海科技大学建校12周年纪念日。当日,该校两项科技创新工程同时迎来关键节点——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建安工程全面交付使用,全面进入装置安装调试阶段;上科大2060研究院低碳复合能源集成试验平台首套装置成功开机运行。这两项工程建设取得进展,为新中国成立76周年献上了一份贺礼。
当日14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HINE)”建安工程全面交付装置安装仪式在该校五号井科研大楼举行,标志着这项“大国重器”建筑安装工程收官,进入设备安装与调试新阶段。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项目第一副总经理丁浩介绍,自2018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该项目建安工程克服了超深隧道、超深基坑和地质条件差、周边建设条件复杂等艰巨挑战,攻克多项世界级施工难题,成功实现了装置“零渗漏、毫米级沉降、微米级振幅”等特殊技术要求,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SHINE在国际光子大科学装置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建设规模和性能指标均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高效和最先进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之一,形成独具特色、多学科交叉的先进科学研究平台,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项目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儒新表示,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是实现关键领域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跨越的国之利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效应。建安工程全面交付使用是项目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为后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天,上科大另一项科技创新工程——低碳复合能源集成试验平台首套入场装置“Modular PtX Box:模块化绿色燃料枢纽站”成功开机启动运行。在装置启动运行后约3个小时,已收集到了甲醇产物。
上科大副校长兼2060研究院院长朱志远介绍,绿色燃料是交通能源转型的关键路径。低碳复合能源集成试验平台作为绿色燃料合成的关键技术验证平台,自2024年初启动规划建设,可实现绿色甲醇、乙醇、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柔性制备及创新技术的工程化验证。首套入场装置高度集成、模块化设计,未来可与风光电站配套,为社区、岛屿、海上平台等提供分布式绿色能源保障。而低碳复合能源集成试验平台将以上科大园区作为实证场景,建设以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和二氧化碳转化利用为核心任务的低碳复合能源实证试验平台,推动能源转型有关新技术走向市场应用。
上科大校务委员会主任江绵恒表示,低碳复合能源集成试验平台不仅体现了上海科技大学在能源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实践,也可为青年学生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教育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