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文联 > 文章详情

汇聚中外诗声,吟咏和平颂歌,第34届金秋诗会成功举办

转自:上海文联 2025-10-01 12:41:59

诗歌是跨越语言的星火,

在翻译的沃土中生长出新的年轮。

金秋诗会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30日,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76周年华诞的金秋时节,第34届金秋诗会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举办。诗会以“和平颂——时空的和弦”为主题来纪念这段值得永远铭记的历史,以诗为桥、以译为舟,汇聚中外诗声,传递人类对和平的深切向往,为人类和平和发展的崇高事业发挥翻译的力量和作用。本届诗会由上海翻译家协会主办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承办。

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方坤,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吴刚及翻译家协会理事会成员、诗作翻译家等出席,和文艺爱好者们一起聆听了诗会。

方坤在致辞中表示:多年来,上海翻译家协会庚续诗歌文脉,薪火相传、坚持不懈,连年举办,使金秋诗会成为协会的品牌活动。借此机会,特别向倡导此举的老一辈翻译家致以敬意,也期待金秋诗会今后能常办常新,成为时代宏大交响乐中的一股清音。在庆祝新中国76周年华诞之际,让我们以诗歌朗诵会的特殊形式,共同祈愿世界和平,祝愿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诗会朗诵的诗歌均为此次主题诗歌征集的翻译作品。本届诗会自春季启动作品征集,得到全国多名翻译家与诗人的广泛响应,经遴选,共收录46首中外诗歌佳作,结集成《和平颂——第34届金秋诗会诗集》。入选译者阵容兼具传承与活力,既有陈德民、何敬业、杨伟民、蔡伟良、黄晓梅、王亨良等资深翻译家的作品,也包括吴刚、袁莉、海岸、黄福海、陆求实、王勇、周学立等强势崛起的中青年翻译家,展现出翻译事业代代相传的生机。

诗集作品题材广阔、语种丰富,诗歌原作者涵盖中国古典诗人杜甫、苏轼,近现代诗人戴望舒等;国际诗人则跨越时空与地域,包括英国的乔治·赫伯特,美国的艾米莉·狄金森、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卡尔·桑德堡,德国的约瑟夫·封·艾兴多夫、埃里希·凯斯特纳,法国的奈瓦尔,日本的日夏耿之介、水原樱秋子,丹麦的奥托·吉尔斯台兹,黎巴嫩的米哈伊尔·努埃曼,以及俄罗斯的E·叶甫图申科等。诗歌原文涉及汉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俄语、世界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真正呈现了“诗无疆界,声息相通”的格局。

诗会上朗诵的16首诗篇,跨越国界,从奥登的战场无名者到希歌的和平幻象,从杜甫的烽烟到西蒙诺夫的等待……诗人以笔为犁在各自语言的土壤中耕耘,翻译家则以译作桥跨越山海,让消除战争的创伤、传递和平的渴望,突破文字的壁垒,成为全人类共通的情感。

来自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赵海涛、齐白雪、周围、温阳、杨子奕、郭芃妤,与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钱梦妞、袁丽明、徐子言一起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中文与外文朗诵表演,其间还穿插了手风琴与大提琴独奏,为诗歌“和弦”,为诗会增添更多美的韵味。

文编 | 忻颖

美编 | 音云

摄影 | 祖忠人、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