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块里的乡思,线条中的未来:
《符号松江》首批发布!
一城风华
如果一座城市的记忆有形状,
它会是什么模样?
以年轻视角,探寻松江100种符号
在上海,有一片土地,
静静托起流动的文明。
它是源,是根,
是一段持续生长的文化记忆。
当我们把画笔交给一群
松江大学城的年轻人时,
他们以青春的视角,
会将“上海之根”绘成一幅什么样的画卷?
地脉记忆
织就时间的经纬
符号松江·系列一
广富林的水影,佘山的星穹,
仓城老街的晨光,
董其昌笔下的墨韵。
他们用色彩与线条,
将层叠的岁月化为可触摸的符号——
赭石如土,
青灰似影,
金褐若晖,
历史不再是遥远的回响,
而是伸手可及的当下。
非遗图谱
时间里流淌着的日常
符号松江·系列二
舞草龙、顾绣、十锦细锣鼓……
它们依然在呼吸,在生长。
图谱之中,技艺如诗舒展,
既有手作的温度,也有这个时代喜爱的模样。
舌尖风物
品味松江舌尖的妙趣
符号松江·系列三
四鳃鲈鱼、叶榭软糕、仓桥水晶梨……
每一味都被赋予生动的形象与明快的色彩,
在拟人与趣味之间,食物成为文化的信使,
联结起人与土地、记忆与认同。
山水田园
勾勒自然与城的对话
符号松江·系列四
辰山植物园、浦江之首、天马村落……
青绿、明黄、浅蓝,取自天地,
勾勒出开阔而安宁的视觉风景,
让田园不再是远方的想象,而是可栖居的当下。
城市脉动
跃向未来的图景
符号松江·系列五
从泰晤士小镇到G60科创云廊,
像素与色块捕捉着城市的节奏,
更新,成为一场持续生长的叙事,
让这里不仅是“上海之根”,也是未来的起点。
《符号松江》百幅图鉴,温柔上线。
它让历史可亲,
让非遗可触,
让城市可感。
100个符号,100种理解松江的方式。
符号之中,
见文化,
见生活,
见记忆,
见传承,
见你我共同的来处与归途。
■文字编辑 桂可欣
■栏目责编 张小小 ■栏目主编 周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