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江天平 > 文章详情

祝贺!这个法庭案例入选!

转自:浦江天平 2025-09-30 20:24:58

为有效推动人民法庭在党委领导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司法职能,协同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商会、行业调解组织等,参与“行业矛盾行业调、专业纠纷专业解”的解纷格局建设,最高人民法院分三批发布“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做实指导专业性行业性调解职能”典型案例暨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九)。其中,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佘山人民法庭案例入选。

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第322号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佘山人民法庭

“三位一体”同向发力 妥善化解道交纠纷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佘山人民法庭负责集中审理全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案件。佘山法庭立足指导调解法定职能,以“源头预防、多元聚力、办案筑基”三位一体工作方法,实现区域道交纠纷小事不进法庭、大事不出法庭、矛盾妥善化解工作目标。

一、聚焦前端预防,源头治理显成效

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推动道交纠纷源头治理,降低安全风险,提高责任意识,减少事故发生,将道交纠纷防于“未发”。一是党建引领,共建文明交通秩序。依托“云间·山中竹”党建品牌,积极参与区委政法委领导下的交通大整治行动,与公安、交通等执法部门联动配合,整治不良交通行为,从被动处理到主动预防,全区近三年亡人类重大事故量下降近15%。二是司法赋能,回应社会治理需求。通过涉诉分析报告全面“体检”,以高质量司法建议精准“治愈”道交纠纷社会痛点。近年来累计向村委会、保险公司、运输企业等主体发送12篇司法建议,推动整改落实。通过数字法院建设,赋能交通事故纠纷高效处理及衍生纠纷源头化解。研发嵌入的“遗漏保险人提示预警”应用场景,累计向当事人发送提示信息1834条,有效避免审判程序空转;设计推广的“医保基金追偿信息共享与协同治理”应用场景,助力医保基金管理部门获取追偿线索,共同守住老百姓的“救命钱”。三是普法宣传,提升交通守法意识。设立“云间·山中竹”法官工作站,以交通事故的责任承担及风险防范为主题,立足松江区域特色,至大居、大厂、大学、大产业、大工程开展“松法进五大”普法宣传活动累计130余次,惠及企业、群众逾400人次,工作站人均服务时长超70小时。

二、聚合调解力量,多元解纷新格局

构建“1+3+N”调解工作机制,形成法庭指导、多方参与、全程覆盖的调解矩阵,近三年,通过非诉调解、委托调解等方式,累计调解道交纠纷12276件,调解成功率70.67%,自动履行率超90%。一是构建联动平台。牵头成立交通事故纠纷多元化解联席会议平台,与交警队、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调解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工作联动、纠纷预警,支持重大交通事故前端妥善处置工作。加强对道交纠纷人民调解员的指导与培训,提升人民调解员的业务能力。二是畅通理赔渠道。主动对接三家涉案较多的保险公司理赔部门,构建专项调解机制,推动三家公司分别成立调解专班负责纠纷处理,通过定期沟通、案例研讨等方式,统一调解尺度,提高调解公信,鼓励道交纠纷协商理赔处理。三是探索多维举措。扩大调解工作“朋友圈”,多维度聚力实现多元解纷成效闭环。依托院校合作成立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高校师生专业优势,凝聚独具特色的调解力量。依托“松江区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法院联络处”工作平台,探索“线下调解+线上申请司法确认”闭环模式,最快可在8小时内完成审查并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保证道交纠纷调解的高效性与权威性。

三、聚积办案成果,公正司法树标杆

以案件实质性解决为工作导向,优化案件流程管理,发挥典型案例引领示范作用,用高质量司法裁判为道交纠纷调解提供指引。一是实行“分流分类,调解先行”案件管理模式。需要先行鉴定方能固定诉请的道交案件分流至专人处理,对无需鉴定或鉴定后诉请固定的道交案件分类安排专人组织调解。二是开展“巡回审判进社区”活动。以巡回审判“小切口”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近三年,对具有示范意义的道交案件累计开展巡回审判39次,取得“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三是坚持“以判促调”工作理念。针对多发性、典型性的道交纠纷,挖掘典型案例,发布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审判报告,公开案件处理思路及相关裁判规则,引导当事人参照示范判决结果协商解决类似纠纷。

来源丨最高人民法院、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民事审判庭(环境资源审判庭、执行裁判庭)

责任编辑:张巧雨

编辑:孙小敏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