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住宅品质提升的规划资源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五个方面提出17项具体措施,助力上海住宅品质不断提升。
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根本遵循,紧扣上海超大城市发展实际,落实“上海2035”总体规划,将“人民城市”理念融入住宅建设各个环节。引导推进住宅的高品质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坚持民生需求导向。积极回应市民对居住舒适性、配套完善性、社区宜居性的多元期待。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塑造有文化底蕴和时代特征的城市风貌,打造精品街区社区。
分类分区设计:对于“一江一河”滨水区、历史风貌保护区、乡村郊野地区等区域差异化发展目标,因地制宜明确空间布局、城市天际线、建筑风格、色彩、第五立面等城市设计要素。
街区活力激活:单一住宅地块在满足配建要求后,可沿生活性街道新增对外开放的文化、娱乐、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加的计容建筑面积不超过合同约定项目总面积的1%-3%(需补缴相应土地价款),促进地区活力提升,方便市民日常生活。
细节品质提升:明确住宅外立面采用干挂石材、金属、陶板等高品质材料的,其饰面层不计入容积率,有利于丰富住宅外立面的整体效果;鼓励建筑山墙、檐口、门窗等部位增加细部设计。
公共空间释放:倡导人人参与、开源社区、设计灯塔行动,构建全龄友好的社区生态;多高层住宅底层架空层、风雨连廊用作公共用途的,不计入容积率;公共服务配套用房、住宅底层、公共通道两侧等空间可用于设置体育健身、老幼活动、生活市集、快递收寄等功能。
生态韧性建设:倡导海绵韧性理念,通过坡地绿化、下沉庭园、立体绿化、屋顶花园等手法等打造生态景观;小区半地下室及底层架空层车库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市政设施结合绿化隐蔽处理并移交政府的亦不计入容积率。
绿色技术集成:鼓励新建住宅融合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等技术。鼓励配置健康住宅技术体系,包括新风系统、净水设施、隔音降噪措施及无障碍设计,保障室内环境质量。
优化设计实施管理:针对架空层、风雨连廊、空调机位、设备平台、阳台、立面饰面层等部位,需在申报图纸中提供详细设计说明。不计容积率的建筑面积应在分层面积表中备注清晰,并在“多测合一”测绘成果中予以标注。
提升社区智慧水平:鼓励结合量子城市时空智能应用场景,推进在线物业管家、报事报修、停车引导、快递配送等应用落地,打造智慧化社区平台。
加强长效监督管理:政策明确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的权利和义务,强化长效管理,共同维护社区整体品质与安全。
后续还将发布针对五个方面17条举措的详细解读,敬请期待。
(供稿:建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