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睡眠中心牵头的泛长三角睡眠中心联盟成立仪式在上海举行。联盟成立旨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长三角区域卫生健康一体化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发展及睡眠医学专科能力提升的政策部署,推动区域内睡眠障碍诊疗同质化、服务规范化、资源协同化发展,发挥长三角地区医疗资源密集、睡眠医学研究基础扎实的地区优势。
当前,睡眠障碍已成为威胁大众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然而,睡眠医学从业人员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庞大患者需求,区域内学科协作与资源整合也存在提升空间,泛长三角睡眠中心联盟的成立正是为破解这些难题而来。
联盟汇聚了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地共30家具备睡眠医学服务基础与经验的单位,覆盖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呼吸科、儿科、五官科、口腔正畸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老年科等十多个学科。同时,联盟吸纳区卫健委属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民航航空人员体检鉴定中心、上海保健医疗中心等单位,旨在实现睡眠全病种覆盖、睡眠障碍慢病管理,并推动健康与职业安全评价体系的建设。联盟成立开幕式由复旦大学睡眠障碍诊治中心执行主任于欢教授主持。
泛长三角睡眠中心联盟成立仪式全体代表合影
仪式上,华山医院副院长赵重波教授表示,“泛长三角睡眠中心联盟”的成立,是对国家大力发展睡眠医学政策的响应。华山医院睡眠中心将提供多学科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区域内睡眠医疗服务发展,让睡眠疾病患者,尤其是罕见睡眠疾病患者少走弯路、不走弯路,获得高质量服务。
赵重波致辞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坚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睡眠医学与多个学科联系紧密。以帕金森病领域为例,睡眠障碍管理对疾病上游防控至关重要。他提到,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睡眠亚专科经过长达20年的发展和积累,近年来在多个研究方向取得显著成果。随着新型作用机制的药物不断问世,神经保护剂研发不断发展,建设同质化高质量睡眠疾病队列,将为国际化研究做好专业能力储备。
王坚致辞
联盟发起人于欢教授表示,泛长三角睡眠中心联盟定位为学术型、松散型、开放型机构,未来联盟将持续吸纳更多同行加入。除搭建学术交流与转诊平台、推进专科化建设外,联盟还计划开发泛长三角睡眠中心地图平台,整合就诊信息、评价量表及AI咨询功能,方便患者获取资源与提前准备诊疗资料。同时,联盟致力于推动数字化运维,探索上下联动、区域协同的睡眠健康服务新模式,助力打造可推广的长三角睡眠医学发展样板,为更多民众守护“安心睡眠”。联盟的“金字塔”造型logo独具深意,既象征以华山医院为核心的凝聚力量与学科攀登精神,又以三角形呼应长三角协同特性与深度睡眠象征,精准诠释联盟使命。
于欢发言
青浦区卫健委代表刘红梅在仪式上分享了区域睡眠健康服务实践经验。青浦区通过“端口下移、分层管理”模式,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睡眠问题初筛、随访及慢性失眠配药宣教,三级医院聚焦复杂病例诊断与难治性失眠治疗,形成高效联动机制。该区还以区中医院睡眠中心为核心,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研发特色疗法并获多项专利,年服务量突破1.5万人次,其经验为联盟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刘红梅致辞
授牌仪式中,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坚教授与学科带头人于欢教授共同登台,为联盟首批30家成员单位授予联盟成员牌匾,标志着这一覆盖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地的睡眠医学协作网络正式落地。
授牌仪式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