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青少年在夯实数理基础、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如何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上海市大同中学的一位学生向褚君浩院士抛出了这一问题。
褚院士回答:“掌握数理知识后,再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在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学习和探究。”同时,他鼓励青少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9月29日,“院士专家黄浦行”活动走进了大同中学,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放飞科学梦想,迎接智能时代”的讲座。听完后,学生被褚君浩的科研定力所触动,纷纷向他提出问题。褚院士一一解答后,与大同中学学生进行交流,为他们的探究精神点赞。
褚君浩院士现场分享高中时书单
褚君浩是中国红外光电子物理和半导体科学技术领域著名专家,在红外物理、窄禁带半导体以及铁电薄膜材料器件领域取得了系统的创新研究成果,为中国红外物理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讲座中,褚君浩分享了传感器的分类与不同作用,“这款智能测温AR眼镜是全球首款智能测温AR眼镜,为测温提供了便利,科学创新在智能时代必不可少。”
褚君浩还分享了自己的科创经历,“高中时期,我就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曾用零花钱购买了《分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等书籍,后来又读完了《天文学》《相对论ABC》《居里夫人传》《科学与社会》。”他也将这些书籍推荐给在座对科学感兴趣的青少年,希望他们掌握扎实的知识,放飞科学梦想。
大同中学校长应华在致辞中提到:“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投身科学研究,未来成为国家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他表示,学生能有机会近距离和褚君浩院士交流,也是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很好传承。
在专业实验室亲手打造专属芯片
他们收获的是……
近年来,大同中学开设了多门特色课程,来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养。
大同中学课程教务中心教师李樑介绍:“学校开发了CIE课程,是英文创造能力(Creativity)、创新意识(Innovation)和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经过10余年的迭代升级,形成了‘动手学做化妆品’‘航空科技创新’‘定格动画’‘数码音乐制作’‘AI+智慧芯片设计’等近20门特色课程。”
其中,“AI+智慧芯片设计”课程非常受学生欢迎,学生可以在课上体验用专业工具亲手打造专属芯片;在高洁净度芯片实验室中,用光刻机把芯片制作出来。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信息技术研究所、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和学校共同建设了‘芯片科学教育实验室’,里面配备了光刻机、金相显微镜等高端设备,也是全市中学里唯一的高洁净度芯片实验室。”李樑告诉第一教育。
经过课程学习,大同中学学生了解了国内外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状况,掌握了芯片设计流程和芯片设计自动化技术等硬核芯片知识,动手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
据悉,“院士专家黄浦行”活动是落实《上海市黄浦区推进全域科普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与《黄浦区高质量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弘扬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提升黄浦区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文字:王佳依
照片由活动方提供
编辑:王佳依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