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家总觉得孤单,现在每天来这儿,和老朋友在一起,心里踏实又开心!”最近,78岁的颛桥居民王阿婆每天都要到小区的日间托老点打卡,直言这里“小地方大能量”。
这个“小地方”便是颛桥镇颛溪八村日间托老点,历经2个多月改造,已于近日向居民开放,从小区闲置角落蜕变为老年居民的温馨港湾,成为社区“老有所乐”的新阵地。
走访居民,形成改造需求清单
据悉,颛溪八村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60岁以上老年居民占比超35%。小区内无专门老年活动场所,多数老年人只能待在家中或在路边露天歇脚。“想找个地方和邻居聊天,压根没个地方待。”“我腿脚不方便,这里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居民不止一次向居委会表达了对安全、舒适活动空间的需求。
针对老年群体的需求,颛溪八村居委在现有的共建配套中挖掘可利用空间,把目标锁在一楼的两间物业储藏室。“这里位置好,就是有墙面斑驳发霉、屋顶积水渗水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改造改造。”颛溪八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颜建国说道。
为此,居民区党总支组织居委老龄干部和志愿者走访200余户老年家庭,记录下18条具体诉求,形成托老点改造需求清单。同时,党总支牵头召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老年居民代表、社区医生及共建单位等多方开展党群议事会和联席协调会,最终确定将大约80平方米的空间划分为休闲聊天区、阅览区、健康指导区、理论宣讲区,既满足日常休闲需求,也兼顾学习与健康服务。
方寸之地,变身居民幸福驿站
改造过程中,居民区党总支带领居委会、业委会与物业一起对托老点进行精细化测量与适老化参数调整,如确保座椅高度45厘米、扶手间距50厘米,符合老人起身、扶握习惯。
此外,他们还邀请社区老党员乔钟南、业委会委员周颖和老年居民代表等5人担任质量监督员,严把施工质量。当发现地面防滑砖厚度不足时,立即协调更换为1.2厘米厚的防滑材质,看到健康指导区未预留血压仪电源接口时,及时提醒加装插座。
改造后的日间托老点焕然一新,一楼有无障碍坡道、防滑地砖、节能灯和换气系统,还新增了厕所,配备了带扶手的实木座椅、圆角茶几、放大镜、老花镜、血压仪、智能电视和紧急呼叫按钮等设施。二楼原有的活动空间得到释放后,可以开展健康服务、举办讲座,还可以预约家政服务,为居民提供诸多生活便利。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