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西路201弄甲23号垃圾投放点位改造前一直以露天形式存在,面积小摆桶数量有限,生活垃圾时常满溢,改造成垃圾房后存桶量增加,合理化调整四分类投放口位置,优化了居民投放区与存桶清洗工作区,安装全新环保照明和灭蚊设施,配备排风扇和防水插座,投放环境极大改善。
玉龙小区垃圾房改造前为小压站,内部大型拉臂箱已废弃搁置,由于拉臂箱占地面积大导致摆桶数量有限,内部设施老化陈旧,未及时清理的垃圾容易滋生蚊蝇,夏天异味严重,改造后配备自动化感应投口和智能监控,智能监控可实时监控小包垃圾落地和满溢情况。
紫荆花园惠民回收服务点设有精细化回收分类容器,包括玻璃、金属、塑料、纸张、织物五大品类,并增设分类宣传文化墙、环保标语牌和“一米花园”等创意宣传载体,打造低碳环保宣传阵地。改造后存桶量增加一倍,后续清运模式转变,通过加装“自动升降换桶”设备存桶量从40桶增至80桶,调用“后压式清运车”实现日产日清。
垃圾房门窗均采用耐腐蚀、锈蚀环保材质,内部重新划分各类功能区,分为存桶区、工具区、清洗区、投放区四大区域,设置固定拖布池、排水槽,并连通污水管网,方便日常清理。同时,内部还配置了节能灯具、防水插座以及除臭、杀虫、通风装置,有效防止异味飘散和蚊蝇滋生。
大二第一小区垃圾房改造前面积狭小,处于小区内十字路口处,来往居民众多,摆桶经常延伸至前方占道摆放,且经常堆积小包垃圾,专项更新后增加无接触式自动感应投口、智能化监控系统、环保材质门窗,投放环境改善,厢房存桶量增加,无需占道摆桶,厢房周围变得干净整洁,投放点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小区垃圾投放环境有效改善。
小垃圾房,大民生。这些看似微小的改造,实实在在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倒垃圾不再是一件愁事,这样的变化,值得点赞!欢迎晒出你身边的美丽角落~
记者:徐维晨
图片:欧阳路街道
编辑:徐维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