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闵行教育 > 文章详情

134人获奖!闵行区探索“传统文化+思政”双向浸润育人新范式

转自:闵行教育 2025-09-29 23:34:37

9月28日,闵行区“大思政课”建设成果展示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会在闵行区文来实验学校举行。

闵行区教育工会主席赵振新、新虹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周行君、新虹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傅彧、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教育工委副书记余飞、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玲、上海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创新发展中心兼职研究员邹竑出席会议,全区20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德育干部和师生、家长代表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区域大思政课“行走课堂”的阶段性成果,涵盖“老布新衣”再生环保实践、“匾额拓印”技艺传承、“智慧稻田探究”科技农业体验等家校社协同实践课程,充分体现“社会即课堂”理念。

各学段思政教育层次分明,有效衔接,幼儿园以“身上的‘中国’”等开展文化启蒙;小学通过“晒晒红色传家宝”等强化家史教育;中学则以“一带一路:连接世界的纽带”等拓展国际视野,形成“感知—认知—践行”螺旋上升的一体化育人模式。

闵行区中小幼11位教师以“我的祖国”“皮影中国说”“行走课堂”为主题作课堂展示,从“学科、班会、活动”三个维度展示大思政课建设成果。思政学科聚焦“国家认同”以低中高三段推进;思政班会强调传统文化与思政育人的融合;思政党课则以红色足迹串联党史学习。国货企业带来的“匠心课堂”,展现“校企社”协同育人的跨界创新。

推进会上,新虹街道“小书包行走课堂” 实践图谱正式发布,开启了“企业—社区—场馆—学校”四联动机制。

文来实验校长朱君以《从文化熏陶到浸润生长:学校大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为题介绍学校开展传统文化与思政融合的探索。微论坛环节,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玲,爱博幼儿园、新虹实验幼儿园园长毛奕,航华一小校长张勤凤,文来实验党支部副书记朱伟强,新虹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顾彬欢聚焦幼、小、初一体化思政教育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学生代表则以闵行区教育局组织开展的“匾额进校园活动”为切入,分享了对匾额文化的感悟。

情景剧《大中华寻宝记》、《皮影中国说》以生动形式展现“双向浸润”育人成效,凸显传统文化教育从单向传授迈向多元互动的转型成果。

上海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创新发展中心兼职研究员邹竑作专家点评,她充分肯定了闵行区以文化认同夯实思政根基,以社会资源构建思政行走课堂,以社会实践激活育人效能的做法。她指出,本次活动中呈现的以学区化开展中小幼思政教育的实践,也为区域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人民城市人民建”

本次活动以学区化协同与社会化实践为路径,以幼、小、初三段衔接为重点,集中展现了闵行区各学校探索大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

闵行区2023-2024年

传统文化教育优秀家庭

闵行区2023-2024年

传统文化教育优秀学生

闵行区2023-2024年

传统文化教育优秀指导教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闵行有着深厚的根基,区教育局在指导各学校扎实推进“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基础上,构建了以“文来杯”经典吟诵活动、“莘城杯”中小学生现场书法大赛、“君莲杯”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和探访实践活动、“黎明杯”中小学优秀书法作品征集和展评活动、“思邈杯”中小学中医药科创大赛为核心的系列传统文化活动。

未来,闵行教育将持续以中华文化之“魂”强思政课程之“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思政课”,不断盘活文化资源、筑牢课堂阵地、扎根社会实践,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思政育人的力量根基,切实发挥“大思政课”的培根铸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