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的1号台风“蝴蝶”,大家都叫它“土台风”。这名字好接地气,难道是因为它吹的风里带着“土”吗?
哈哈,不是风里带土啦!这个“土”指的是它的“出生地”很本土——特指在南海,咱自家门口生成,并且强度达到热带风暴或以上的热带气旋,所以叫它“土台风”。
那“土台风”有什么特点吗?
一般来讲,南海“土台风”的强度和尺度通常比西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小,结构往往不太规整,云系结构也不对称,较少有典型的螺旋云带出现,范围较小,眼区(即气旋中气压最低的部分)界限不清楚。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初生时结构比较松散,北部云层稀疏,看起来还有点“秃顶”,并且伴有路径诡秘、预报难度大等特点。
有时候我看网上会把“土台风”和江淮气旋相提并论,它俩是亲戚吗?
非也非也!它俩是完全不同类型的“旋儿”,可以理解为“同名不同姓”。“土台风”是热带气旋,靠海洋热能吃饭,出生在南海;“江淮气旋”是温带气旋,靠冷暖空气“打架”生成,活跃在长江、淮河流域。
由于江淮气旋容易带来很低的气压、大风、暴雨和沿海风暴潮,在“样子”上和台风又有点相似,所以被戏称为“温带台风”或“高仿台风”,但本质完全不同哦!
原来是这样!那江淮气旋一般什么时候生成呢?影响又是怎么样呢?
江淮气旋全年均可出现,但多集中在春季和初夏(3—7月)。江淮气旋生成后,随着它的移动,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等地区常出现大范围云系和降水,它是造成江淮地区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有时在春季,江淮气旋还会带来平流雾、低云等低能见度天气。
那看来江淮气旋对周边影响还是不小的。
总结一下!无论是威力巨大的台风、江淮气旋,还是强度较小的“土台风”,它们都是双刃剑。
强时:可能带来灾害性天气,需要我们严阵以待。
弱时:却能带来充沛降水,缓解南方的旱情和暑热。
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妖魔化”它们,而是做到及时预警、科学防范,这才是守护一方水土的正确打开方式!
排水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