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的心,无论孩子年龄大小,这份牵挂始终如一。《与“宁”反诈》第十期,我们一起来关注“骗子假扮老师”的骗局。
王聪明(化名)接到了自称是儿子王宝宝(化名)的老师的电话。
电话里,王老师通知王聪明,王宝宝在学校摔了一跤,学校已经将王宝宝送往新华医院进行救治。王老师安慰王聪明的同时,提醒王聪明需要缴纳5000元的住院押金。
王聪明按照王老师的要求,添加了对方微信,并转账5000元。
转账完成后,王聪明给王宝宝的班主任李老师打去了电话,询问王宝宝的最新情况。没想到,李老师告诉王聪明,王宝宝在学校并没有发生意外。而所谓的王老师,更是查无此人。
王聪明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问
“骗子假扮老师”诈骗有哪些诈骗手法?
答
骗子往往抓住家长爱子心切的心态,利用非法手段获取学生信息后,以学校老师身份打电话给学生家长,谎称孩子在学校发生意外,或者身体不适急需手术、急需住院、急需医药费,在家长慌乱的状态下,诱导受害人打钱。
问
那接到这类电话,需要注意些什么?
答
保持冷静很重要,让对方先开口,从而了解其意图。家长还可以询问对方关于孩子的性别、外貌特征及穿着情况。若对方无法回答或回答模糊,这很可能是一种欺诈行为。
问
那万一孩子的性别、外貌特征及穿着情况都回答对了,是否就可以汇钱了呢?
答
在挂断电话后,家长应立即确认孩子的安全状况,联系学校老师、自己的孩子,或者孩子的就诊医院,千万不要盲目汇款。
问
如果一时之间找不到学校老师、自己的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答
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社区民警或者拨打110报警电话,让民警来帮你核实信息的准确性。
编辑:程 前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