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江天平 > 文章详情

从法学院到法院,在司法“实战场”浸润式成长

转自:浦江天平 2025-09-28 22:42:00

“我们都会记得这段‘在问题里找方向、在交流中长见识’的独特经历。”

“让我学会了如何像法官一样思考。”

“这段实习经历指引我们变成更加优秀的法律人。”

初秋,暑气未散。今天(9月28日)下午,上海法院第三期实习法官(行政)助理项目顺利收官,来自全国26所高校的180名学子,在上海三级法院的司法“实战场”上,完成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上海法院第三期实习法官(行政)助理项目结业式现场

这是全国首个省级高院牵头开展的实习实训项目点击查看详情),面向国内26家合作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实践机会,对实习法官助理的选拔、培养、管理、考核进行系统性的制度安排。这也是上海法院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主动承担起法治人才培养的共同责任,进一步深化“院校合作”的创新探索。2年多来,已有来自全国近500名大学生走进上海法院,迈入司法实践的课堂。

“希望各合作高校能继续把上海法院作为‘实践教学基地’首选地,将优秀学子源源不断推荐到实习法官助理项目中来,让更多学生走进法庭、贴近实务。”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孙婧表示。

3个月前,根据《上海法院第三期实习法官(行政)助理实训方案》相关规定,180名实习法官(行政)助理深入全市法院,参与审判执行辅助、调解咨询、服务群众等一线司法实务。上海法院同时选派了一批政治素质强、审判经验丰富的优秀法官,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带教。

优秀实习法官助理代表和“三个一”成果获奖代表发言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法律的终极意义不仅仅是对错的评判,而是矛盾的化解;法官写下的不是生硬的条文,而是能安放人心的答案;争议的解决不是止步于一纸裁判的尘埃落定,而是穿透争议表象,抵达矛盾化解的核心。”厦门大学学生卫夷陌经历了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的实习,通过观察法官如何与当事人进行沟通,搭建平台促进争议解决,“真切体悟到‘争议实质解决’的深层意义。”

卫夷陌将这些思考和体会写入了工作案例,在结业式上,她收获了优秀实习法官助理的荣誉,她所撰写的案例也被评为“三个一”优秀案例。

所谓“三个一”,指的是实习法官助理实习结束时,应当在完成日常审判辅助工作的基础上,至少完成“三个一”实习结业成果,也就是执笔完成一项调研报告、协助草拟一篇法律文书、撰写一个典型案例。在终期考核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还统一组织评比,通过实务专家打分、实务部门复核等方式,评选产生“三个一”优秀成果,并颁发荣誉证书。

“原来调研不仅是追求文献丰富、逻辑完美,更是要能解决‘真问题’。”获得“三个一”优秀调研成果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吴津,跟着上海铁路运输法院的执行法官跑现场、查数据、做分析,直面执行一线,直击问题痛点,“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转变,是我实习中的最大收获。”

实习还让学生们体验到一篇法律文书诞生的不易。“我的带教法官告诉我,说理不仅要让当事人看得懂、信得过,还要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浙江大学在读学生孙雨瑶在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参与了一起涉外遗嘱继承纠纷案,在跟随带教法官学习文书写作的过程中,一步步体悟文书的生命力。“这种追求‘胜败皆明’的努力,让我对司法公正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诉讼法学专业的学生孔婉婷,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实习过程中,跟着带教老师阅读卷宗、旁听庭审和听取法官讨论,深入刑事案件的罪与罚之中。“刑事案件关系到被告人的自由和生命,作为一名刑事案件办理人员,在查事实、审证据和做判断时要更加谨慎。”这段实习除了让孔婉婷收获了一份优秀案例,更让她认识到:“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案例中的每一个要点,多一点细心和耐心,多一点敬畏和责任,多一点交流和开放。”

实习法院代表、优秀带教老师代表发言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3个月来,每家法院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台更为精细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实行‘法官—法官助理—法学生’带教+帮教模式,择优选派上海法院审判业务骨干、审判业务部门中层领导担任带教导师,院审判辅助人才担任帮教导师,‘一对一’深度培养,以‘手把手’教学取得‘实打实’成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彭小萍分享该院创新打造的实习法官助理“1+2+3”工作法,即一体化“实习+培训”,两手抓“实践+写作”,“一篇调研报告,一份裁判文书和一个典型案例”的三方面“成果+感悟”。

教学相长中,带教法官也感受到了青年学子更新、更宽、更远的思维和视野。“学生有收获,老师有鼓励,法院有未来”,连续三年获评优秀带教老师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法官杨捷,此前与实习法官助理们撰写的案例,曾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43个《全国法院知产案件法律适用问题年度报告(2024)》及2024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2024年度上海版权十大典型案件。

高校代表发言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实践表明,院校的合作协同对于法治人才培养起到了切实的推动作用。”作为教育部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始终坚持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探索形成了“专业+实务+国际化”的特色育人模式。这样的理念也融入到实习法官助理的培养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乔檀表示,“我们构建了‘学术型’和‘实务型’双导师师资库,邀请法官等法律实务专家作为行业导师,为学生生涯发展提供导航。”

“司法实践是法律人成长乃至成才的 ‘试金石’,也是高校法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殷骏深感院校合作的重要意义,他表示,“法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希望学生们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既要夯实理论基础,又要注重实践积累,不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兼具理论素养和实务能力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结业式现场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愿我们都能‘守好一颗初心’,让法治信仰扎根心底。愿我们都能‘做好一次传承’,让优良作风代代相传。愿我们都能‘搭好一座桥梁’,让协同育人走得更远。”结业式上,孙婧饱含深情地对即将离开法院的学子们说道。

优秀实习法官助理、优秀实习行政助理合影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

优秀实习法官(行政)助理名单

来源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干培处

文字:张巧雨

摄影:钱成

责任编辑:张巧雨

编辑:左雨欣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