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风景不晒脸,夏天省电费,冬天不挡暖,无需电源,安装方便,耐久时间可达30年以上……近日,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现场,由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院士团队研发的“新一代绿色节能光响应变色玻璃”惊艳亮相。
展台现场
传统玻璃在建筑使用中往往存在能耗高、眩光强、舒适性差等痛点,而这款“智慧光盾”则通过“自然控光”实现“自然舒适”,在节能减排的同时有效避免光污染,为绿色建材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这个变色玻璃就是一个光敏产品,会听从‘光’的指挥进行变色——在紫外光或短波可见光照射下透光率降低、产生颜色变化,光照停止后自动恢复透明。”朱为宏院士介绍道。在他看来,“光”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不仅非常基础,响应速度也很快,能充当产品性能调控的重要手段。凭借团队多年在光致变色染料基础研究与产业化领域的长期积淀,研发团队成功将这一原理应用到节能玻璃的深度创新开发与量产之中。
全新一代光响应变色技术解决方案
据团队介绍,这款新一代产品的“新”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染料分子体系的重构,内置自主研发的感光胶片,它们像给建筑装上了会呼吸的“光控神经中枢”,能实时感知光线强弱并智能调节透光率;二是工艺与配方体系的协同创新,大幅增强最终产品的抗老化耐候性与耐晒性能。
实测数据显示,“新一代绿色节能光响应变色玻璃”的可见光调节率为4.5%~70%,紫外线阻隔率超99%,并兼具耐湿热、耐辐照和抗冲击等性能。产品无需外接电源,安装维护与普通玻璃无异。目前,产品已实现多尺寸量产,最大宽幅达150厘米,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定制。
“新一代绿色节能光响应变色玻璃”应用实景案例
据悉,凭借优异的性能和灵活的适配性,“智慧光盾”可广泛应用于高铁车窗、汽车天窗和建筑幕墙等场景。朱为宏院士透露,这一产品不仅在成本上优于同类产品,还显著低于电致变色技术,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今年初春,西藏定日县6.8级地震发生后,项目团队第一时间将自主研发的变色玻璃技术送往海拔4200米的森嘎村。这些玻璃在强紫外线、风沙和极端温差环境下依然表现稳定,帮助灾区群众住进了既舒适又耐久的高原新居。
项目产品应用于西藏定日县森嘎村灾后家园重建
记者:沈艺飞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