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地铁shmetro > 文章详情

建设进度:23号线一期东川路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转自:上海地铁shmetro 2025-09-28 17:27:08

【信源】申通建设
【编辑】Samuel

近日,上海市轨道交通23号线一期工程土建4标东川路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这一里程碑标志着东川路站全面进入附属结构及盾构区间施工阶段。

上海市轨道交通23号线一期工程土建4标由市政集团地结公司承建,东川路站作为23号线一期工程的重要站点,未来将与5号线东川路站换乘,是闵行区通往市中心及奉贤区的关键枢纽。

东川路站位于东川路、沪闵路路口的东北象限,沿东川路东西向布置。车站结构为地下二层双柱三跨岛式车站,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车站共设有2组风亭,3个主要出入口,2号A出入口与2号B出入口之间过街通道采用矩形顶管法施工。临近运行的DN1350毫米污水总管开挖、合建井浅坑先行开挖,主体基坑后挖的变形控制难等挑战。建设集团第五分公司通过“严格控制分层、分段开挖、素砼护坡等精细化管理+支撑轴力数字化监测”模式,高效圆满完成了东川路站基坑开挖及内部结构回筑。

东川路站围护结构施工阶段,为保证工期及保护闵行区污水总管及周边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上海地铁建设集团第五分公司协同各参建单位优化施工筹划,将车站整体南移1.55米,由原围护结构距北侧污水总管0.8米,调整至距离2.35米,将围护结构分两阶段施工变为一阶段施工,减少一次交通翻交,节省工期近3个月,为后续23号线如期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川路站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通过增加栈桥板等设计优化,克服了场地狭小、土方开挖困难等情况。基坑开挖回筑阶段采用自动化水位监测,做到“按需降水”,尤其是对承压水降水的控制,能少降尽量少降,从源头减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东川路站主体结构为叠合墙结构,设计防水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接缝防水为重点;为提高结构表观质量和减少后续结构堵漏,五分公司通过工艺技术创新,在地下连续墙与侧墙之间设置间距900×900毫米直径为14毫米的拉结筋,让地下连续墙与侧墙建立有效的刚性连接,减少地下连续墙变形对侧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