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力量·新生
剪下是过往,纸上塑未来
非遗剪纸带她从荆棘走向新生
//////
一把刻刀,一张彩纸,在上海市女子监狱民警手中,却成了打开心锁、重塑灵魂的钥匙。通过非遗剪纸的艺术矫治,民警们正引导着女性罪犯雕琢内心,从“心”开始。罪犯李某的蜕变之路,便是民警用爱与专业,将“她力量”从纸面刻入心灵的最佳证明。
《她力量》
非遗剪纸作品
因罪入狱
迷茫中的自我怀疑
36岁的李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童年的暴力阴影、母亲的失控情绪、父亲的缺席,让她像一只刺猬,用尖锐对抗世界。入监初期,她不仅被诊断出双相情感障碍,更以频繁的违纪行为不断对抗管教、逃避现实。那时的她,内心只剩一个念头:“我还能被救赎吗?”
艺术为药
刻刀下的疗愈
转机源于民警精准的矫治方案。2024年,民警在深入分析李某情况后,了解到她曾有平面设计的专业背景和绘画爱好,便以此为切入点,鼓励她报名参加了监区组织的非遗剪纸班。
初次尝试,并不顺利。“第一次握刻刀,手抖得刻坏十几张纸。” 但在民警的持续肯定与耐心指导下,这个曾经的“画手”逐渐找到了感觉。她开始将无处安放的情绪倾注于刀尖,在一刀一划中,刻碎了自卑,雕琢出久违的耐心与专注。
李某非遗剪纸作品
母亲文化
迟来30年的和解
民警将“母亲文化”主题创作作为重要的矫治契机,主动引导李某参与其中,并鼓励她阅读母亲寄来的信件,希望能促成母女关系的破冰。当李某终于鼓起勇气翻开信件,母亲的字句让她百感交集,也成为了她创作的灵感源泉。她将这份情感投射于作品《托举》:在绚丽的星河下,一位母亲将孩子高高托起,精致的镂空刻法生动刻画出孩童的形态,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你是我捧在手心的全世界”的深沉爱意。
作品《托举》
作品《妈妈是超人》
她力量
破茧成蝶
如今的李某,是刻纸班的“灵魂画手”。她说:“刻纸不仅是学习技艺,更是我内心世界的表达渠道。刻纸教会我,柔软比尖锐更有力量。”
左右滑动,可查看更多作品
融合创新
药斑布上的骏马
艺术矫治的力量,正在女子监狱不断拓展新的边界。近期,民警们开展了一项创新实践:将剪纸技艺与另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药斑布”印染工艺相融合。
引导罪犯以刻好的剪纸图案为防染模板,经过刮浆、浸染等传统工序,最终创作出以“马”为主题的一系列药斑布作品。这些作品既承载着非遗厚重的历史底蕴,也闪耀着服刑人员走向新生的艺术光芒。
罪犯李某剪纸创作中
融合创新作品《十二生肖:马》
融合创新作品《骏马织梦》
在上海市女子监狱,李某的故事并非个例。艺术,正如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一扇扇封闭已久的心门。在艺术的浸润中,她们以双手证明:即便身处低谷,生命依旧能够向阳而生。
监狱将持续深化艺术矫治,借助多元艺术形式,将教育改造融入罪犯的日常。这种润物无声的引导,正默默推动着改造态度的转变——从“要我改”的被动服从,走向“我要改”的主动追求,让新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发生。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万万没想到之00后新警的跟班日记
2、“高墙玫瑰”别样红:解密女子监狱四监区党支部如何炼成示范标杆
3、【我执法我普法】“狂飙”还是“翻车” ,警惕股市“陷阱”|墙案启示第四集
编辑:许立春
供稿:女子监狱
长
按
关
注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