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80 年前,这串穿透硝烟的电波是隐蔽战线的“无形利剑”;今日,它成为串联沪明两地红色记忆的“精神基因”。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红色故事宣讲团来到虹口,于9月18日上午,开展“电波声声忆峥嵘、抗战精神映初心”建宁县红军无线电故事宣讲活动虹口区专场,以“电波”为纽带,激活两地共通的红色记忆。
活动伊始,全体人员共同观看《苏区胜地、红色建宁》宣传片,让观众们共同领略沪明两地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随后,宣讲团成员通过《红色电波从这里发出》《划破暗夜的黎明密码》《假传圣旨避免一场血战》《制造“玻璃杯”的红军英雄邹毕兆》等精彩故事,全方位呈现了红军无线电事业从艰难起步到发展壮大的历程,生动展现了通信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与奉献精神。活动最后,《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情景剧表演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当年的战场,深刻感受无线电通信在革命斗争中的关键作用。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
虹口的李白烈士故居和建宁的红军无线电通信陈列馆,这两座全国机要密码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不仅见证了隐蔽战线先烈们的忠诚和担当,更是让沪明两地红色基因紧密相连。近年来,沪明两地在红色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携手并进,不断深化红色资源共享、品牌共塑、人才共育的工作机制,为两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两地纪念馆合办红色展览,上海支援修缮东山战场遗址并建成东山大捷塔,还支持红色文化数字化保护。共同推进研学旅游大本营项目,联合举办“从支部之源到长征起点”行走党课,开发的“红色+研学”线路纳入上海旅游节。组织干部赴沪学习,开展两地青少年红色研学交流。从红色文化的共传共扬到产业项目的共建共享,沪明两地正以红色文化为纽带,书写着革命老区与沿海发达地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 "红色动力"。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工作人员曹佳怡在现场观看了这场宣讲活动,她感到深受触动。采访中,曹佳怡说:“建宁县作为红军无线电事业发祥地,各位宣讲员们讲述的故事生动展现了革命先辈们的无畏与坚守。在我们纪念馆内也讲述了像傅莱、罗生特这些来沪避难的犹太难民,帮助我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的故事,讲好这些故事是我们爱教基地的职责所在,希望更多观众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本次活动由虹口区委宣传部和建宁县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建宁县相关领导、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各部门代表、区委党校讲师、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李白中队学生、中高级政工师、市民群众等各类代表约180人次参与此次活动。
记者:黄镏舒
图片:黄镏舒、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