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百家平台聚杨浦,共谋量子之城建设“新蓝图”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9-18 18:20:36

量子科技是未来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而一座真正的“量子城市”该如何建设?近日,杨浦区举办“产业链共创营”专题研讨活动,给出了一份凝聚各方智慧的创新答卷。

本次研讨以“百家平台聚杨浦 共话共建量子城”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市经信委、清北复交等知名高校、中科院等科研机构、产业协会、投资平台等130余位代表,以及全区产业链秘书长单位和年轻干部,共同探讨量子产业发展新路径。

构建共创机制,汇聚资源要素

活动伊始,杨浦区委组织部系统介绍了“产业链共创营”的“1+12+10+X”运作机制与“五大清单”动态供给制度。该机制通过融合政产学研用全要素,打造研训共享体系与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着力提升干部与企业家、科学家、创业者的对话与服务能力。

随后,区规资局代表详细解读了复兴岛开发建设规划,强调将坚持开放共享、创新赋能,推动城市向智慧化、安全化、可持续化转型。

专家齐聚,共绘量子产业蓝图

现场,上海市经信委综合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赵广君介绍了上海在量子技术产业化方面的总体规划。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王大伟处长与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理事董重青分别从技术转化与资源对接维度出发,强调产学研用紧密合作对技术落地的重要性。

工业4.0俱乐部创始人杜玉河提出以系统思维与“认知+智能”双提升强化AI和量子技术的协同效应。复旦大学范剑勇教授则从数据标准视角,提出制造业如何实现更高效、精准、安全的发展模式。

生态协同强链,多维赋能发展

在头脑风暴环节,各界代表围绕量子产业生态构建展开深度探讨,形成“金融+技术+空间”协同发展共识。上海市产业科技金融协会工业智能分会名誉会长张震倡议共建产业金融服务站,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上海产学合作教育协会集成电路专委会秘书长李金明聚焦超导量子技术与集成电路融合,建议以此为核心打造创新城市。

杨浦区科创促进会会长夏立城与北大上海校友会创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张戟分别从本土资源与文化赋能角度建言献策,强调发挥大学、科技园区资源优势与校友网络作用。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路杰与复旦大学葛宏波副院长则分别详解了量子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产学研教育平台建设经验。

一位年轻干部代表表示:“作为年轻干部,能够参与到‘量子城市’的共创讨论中,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积极转化,把研讨形成的共识转化为实际政策与服务,推动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为量子科技的未来发展贡献青春智慧与实践力量。”

拓展国际视野,引领创新生态

面向国际合作与长远发展,多位代表在活动中提出了国际化建议。Zlead硅谷委员会联合部门负责人朱慧表达了通过引进国外项目、人才和资本,将杨浦打造为国际青年创业示范区的合作意愿。上海交通大学高金学院刘燕凝副主任建议通过数字金融创新助力量子城市建设,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张佳韵研究员则提出“搭建智能平台促进技术与硬件主动匹配”的创新思路。

未来,杨浦区将持续发挥产业链共创营平台作用,强化桥梁纽带功能,聚焦创新生态营造,进一步助力各类资源的精准对接,全方位打造与科技创新高地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文字 | 窦雨琪

图片 | 窦雨琪

编辑 | 陈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