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黄浦 > 文章详情

这批巡演精品,都要去争夺全国奖项!

转自:上海黄浦 2025-09-18 08:16:28

群星奖,我国群众文化领域的政府最高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今年九、十月,第二十届群星奖决赛将在川渝地区举行。日前,上海地区入围作品巡演在黄浦文化中心上演。

据悉,此次上海共有九个作品入围群星奖决赛,入围比例再创新高,涵盖音乐(含合唱)、舞蹈(含广场舞)、戏剧、曲艺四个门类六个种类。入围作品深植上海地域土壤,以“小切口”折射“大时代”,以“小作品”承载“大情怀”。这些扎根生活的创作,不仅是上海地域文化的生动表达,更彰显了群众文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初心。

“覅怕船儿小,覅怕浪头高,用力呀用力摇啊摇啊摇。”一首上海童谣,牵出两地思念,引出“小家”与“大国”,黄浦区选送的情景表演唱《捧一把月光》让乡愁与担当在月光下交融。

词作者施丽明受到一则“三江源上海士兵思乡的纪实报道”的启发,看到中秋“雪碗盛月”月饼礼盒让她萌发“上海哨兵守边”故事,她与孙彬彬一拍即合,但两人拉扯了大半年始终觉得男女声对唱比较单薄,于是邀请了栾岚导演加入,“两人对唱”升级为“家庭与士兵的双空间对话”。“妈妈”也不再是模糊的称呼,而是真实可触的情感依托。导演栾岚为还原哨兵守边真实状态,翻遍边防报道,设计了士兵轻抚帽中照片等细节,让情感有支点,思念有了载体。在无数次修改后,《捧一把月光》成为“小作品见大情怀”的生动注脚。

而这也是黄浦群文人一以贯之的创作理念——群文创作,就是要接地气。群文舞台上,需要的不仅是社会热点,更要讲述身边人身边事,“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热烈澎湃的生活,永远是我们群文创作的源泉。我们的作品,是要代表上海去角逐群星奖的,要么讲上海的特色,要么讲上海人的故事。”

上海的戏剧作品,也擅长在“市井小事”里挖深度——此次入围的两个作品,同样用最朴素的故事,独特的视角和形式将最真挚的情感传递出来。作为首次入围群星奖决赛的沪剧小戏,《假币真情》讲述一位智障客人十年如一日用手绘“假币”在面馆吃面,这是一个关于爱、信任和帮助的故事。音乐小品《无障“爱”》的表演者是一群视障人士,它以视障人士的视角讲述他们内心渴望的不只是被帮助,而是被平等对待的心声。小品里的故事也来自于视障人士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实情境。

上海两个曲艺节目锣鼓书《房东来了》和苏州评弹《心声》入围决赛。锣鼓书是在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艺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与地方特点;苏州评弹产生并流行于江浙沪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二者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两个节目都是用最传统的文化样式讲述着当代热点问题,引人深思。

上海的群星奖入围作品不仅是上海地域文化的“活样本”,更是群众文艺“以小见大”的生动实践。接下来,这些经过巡演打磨的精品力作,将代表上海征战全国群星奖决赛,以真诚的情感与精湛的艺术,向全国观众讲述上海故事、传递上海温度。

记者 / 刘艺

编辑 / 陈露露 刘韫文

图片 黄浦区文化馆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最佳观赏期!延安高架变身“红色花海”,网友直呼:太出片!

2. 边拍边画丨有锅气又有人气的街头顶流在这里→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