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健康上海12320 > 文章详情

当好援摩医生的“幕后英雄”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转自:健康上海12320 2025-09-17 10:11:23

本栏目继续带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聆听50年来中国医疗队在摩洛哥救死扶伤的动人篇章。第二十二期特邀嘉宾是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崔德荣同志。作为第129批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塞达特分队的成员他的经历是中外友好的生动见证。下面,让我们一同聆听他的故事,感受跨越山海的无私大爱。

当好援摩医生的“幕后英雄”

2007年10月,刚过完32岁生日的我受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派遣,前往摩洛哥塞达特哈桑二世国王医院进行为期2年的院外医疗工作。出国前,我们一行30余名医疗队员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法语培训。10月23日,历经20小时的飞行,我们抵达摩洛哥王国首都拉巴特。

尽管已做很多心理准备,我们仍对这里的一切感到惊讶。医疗设施简陋、器械残缺不齐、药品种类稀少,与我们所熟悉的国内医院工作环境大相径庭。

摩洛哥王国塞达特省首府街景一

摩洛哥王国塞达特省首府街景二

在我的建议下,当地首次引进术后镇痛和无痛分娩技术。由我操作儿科骶麻手术的成功更是在当地医学界引起轰动。得益于医疗队的到来,当地开展了一系列从未操作过的麻醉技术。

有位剖宫产病人,极度肥胖,颈粗短,开口度极小,诱导后气管插管失败,我赶到时,只见病人发绀,氧饱和度小于60%,我当机立断,插入喉罩,在手控通气下顺利完成手术。他们连声称赞:“Bravo!Professeur.”(好极了!教授。)

在国内,麻醉医师是幕后英雄,而摩洛哥却不然。这里的麻醉医师除了临床麻醉外,还兼任复苏科(国内称ICU)医师,糖尿病昏迷、毒蛇咬伤中毒后的各种创伤休克、抽胸腹水及胸腔闭式引流等都由reanimateur(复苏科医生)抢救处理。

马路纵横交错的塞达特,交通事故频发。右臂齐肩撕脱,严重失血伴休克,送到手术室后开放三路静脉,快速输血补液,在氯胺酮诱导下气管插管,术后患者转危为安;刚送到时还有心跳呼吸,然而体检时突然呼吸骤停,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心脏按压和静脉使用肾上腺素等措施,及时挽救患者生命……这样的情况在我手下屡见不鲜。

我们习以为常地忙碌到后半夜,第二天依旧准时上班。

一位患有法乐氏四联症的三岁小男孩想在当地做斜疝修补术,考虑到麻醉风险巨大,起初我坚决不同意,并建议他去不远的卡萨布兰卡总医院手术,但其父苦苦哀求,坚持要在哈桑二世国王医院手术。经我详细体检,确无发绀,又详询服药史后用气体吸入全麻,不做气管插管,仅用小号喉罩置入口中,防止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在严密的监测下,手术仅用十几分钟就顺利完成了。术后我问家属为什么坚持在塞达特手术,他们说:因为这里有中国医生。我不知该怎么回答这位父亲的话,只好以更专业的方法和更负责的态度回馈当地人民的信任。

鉴于当地较低的手术成功率,我决定在科内推广使用喉罩,以解决传统麻醉方法对循环系统的副作用。Proseal、Fastrach LMA等喉罩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当地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除了日常的医疗工作外,我还和队长一起作为全科医生肩负起队里的保健工作。我们两个经常很早起床开车去50公里以外的卡萨布兰卡渔港买新鲜的海货给队员们加强营养。大家互相监督一起锻炼身体,即便还是想家念国,至少不那么难捱了……

2007年中秋,我们肩负神圣使命,踏上了非洲大陆。转眼间,17年过去了,我已经记不清曾多少次在深夜的睡梦中被电话铃叫醒,记不清有多少队员同事累倒在手术台旁,但我能记得郑莉、王晨、杜萍、张威浩等一个个队员的名字,能记得当地医生的那句“Bravo!”,能记得顺利完成手术之后患者满意的微笑……

队员中有一位特别的医生——丁浩,骨科医生丁浩的母亲20年前就曾作为医疗队队员在这里挥洒汗水,如今子承母业,母子二人一起把各自青春中最美好的两年时光奉献给了这片炽热的土地。

中国医疗队员数不清的感人故事汇聚成一条涓涓小河,流淌着中摩人民深厚的友谊。

回顾这段援摩经历,我深刻体会到医疗无国界,医者仁心的真谛。在摩洛哥的两年,不仅让我在专业素质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更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与使命。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只有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流,才能够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解决更为复杂的临床难题。

在国内,我们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仍然匮乏。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改善这些地区的医疗条件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段经历不仅是我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难忘回忆。它让我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医生的信念,也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方向和目标。我将继续秉持仁心仁术,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更多阅读

生命的接力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在摩洛哥当 “生命修复师”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让光明在拉西迪亚生根发芽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蓝色小城的爱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地震中的守护者丨走进《上海医生在摩洛哥》

投稿提示

欢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关科普文章与视频等经所在科主任审阅后,投稿至单位宣传部门,经宣传部门提交“健康上海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