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早上在家吃了2个溏心蛋,下午开始出现呕吐,腹痛,伴有腹泻,入院精神萎靡,补液后血压仍不稳定......”,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病房近期连续收治了两例沙门氏菌感染胃肠炎致脓毒症休克患儿(一例进食溏心蛋,一例进食冰淇淋),病情进展极快,一天内进展为脓毒症休克,入院后予抗感染,扩容,药物升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床旁超声循环监测等一系列治疗,一周后病情才相对平稳。出院时,家长一再保证,以后一定注意避免生冷食物了。
近期高温炙烤,间杂雨水天气,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下,细菌容易滋生。同济医院儿科卢双龙医生提醒您,开学季,儿童除了预防呼吸道疾病外,还需警惕沙门氏菌等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沙门氏菌,看看它为什么这么可怕,竟能在一天内导致休克,以及如何去预防沙门氏菌感染。
什么是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常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特别是家禽、家畜及宠物的肠道及体表,极易污染肉、蛋、奶等食物。全球每年超1亿人感染沙门氏菌,我国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中,沙门氏菌占比超一半,可谓食物中毒的“头号杀手”。
沙门氏菌属肠道杆菌,显微镜下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有超过2500种血清型,可分为伤寒沙门菌和非伤寒型沙门菌,儿童感染以非伤寒型沙门菌为主,最常见的是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沙门氏菌在自然界生存力极强,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夏季炎热天气下在肉蛋奶中它极易繁殖,稍不注意就能引起你上吐下泻。
沙门氏菌感染的主要症状
沙门氏菌主要攻击人类肠道,在接触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肉蛋奶等食物或水后,会很快出现相应的症状:
前期主要以恶心,乏力,头晕不适,肌肉酸痛为主。
很快出现相应的胃肠道症状,包括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粪便多为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可见黏液及脓血。
可出现持续高热,39℃以上,精神萎靡,腹泻严重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免疫力低下人群(儿童或老人)感染沙门氏菌后,更易发展为重症,由于细菌的内毒素释放,炎症反应失控,可引发血管麻痹扩张,合并呕吐腹泻引起的体液丢失,易引起血压下降,最终导致休克。
儿童什么情况下需要就诊
近期小朋友如有可疑不洁饮食史,出现以下情况,千万不要硬扛,需及时就诊:
1 消化道症状:腹痛呕吐(持续腹痛,呕吐频繁),腹泻频繁(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天超过4-5次),大便肉眼可见明显黏液或带血。
2 脱水症状:皮肤粘膜,口唇干燥,口渴,眼眶凹陷,乏力明显。
3 全身中毒症状:高热持续不退(体温39℃以上),精神萎靡。
4 特殊人群:如患儿年龄较小,平日体质较差,对感染或脱水的耐受性较差也需及时就诊。
到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常用的药物有针对沙门氏菌的头孢、阿奇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等,如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输液支持,如有高热等严重的中毒症状可能需要住院进一步治疗。
如何预防沙门氏菌感染
近期是沙门氏菌感染的高发季节,但如能做到以下细节,也能有效的避免儿童感染。
1 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肉蛋奶等食物在冰箱不能久放,食用前需彻底煮熟,切忌生食!
避免溏心蛋,生腌,凉拌菜,冰淇淋等高风险食物;
避免饮用生水;
避免未消毒或久放的乳制品;
避免反复解冻食物及久放的剩饭剩菜;
食物处理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2 器具卫生:家中奶瓶,餐具,玩具等注意消毒,冰箱生熟分开,定期清理。
3 手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接触宠物或家禽后及时洗手,消毒,家中乌龟等宠物表面可能携带沙门氏菌。
4 集体生活:在学校,游乐园或外出就餐时需注意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公筷。
儿科主任乔晓红提醒家长,如小朋友近期出现发热,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请及时就医,请医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时补液支持治疗。
同济医院儿科简介:
现为同济大学儿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及上海市儿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及专科培养基地。科室成员75%以上具有硕士博士学历,近年来主持和完成包括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和市级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已开展儿童哮喘,内分泌,儿童心理,血液系统等疾病的规范化诊治。
门急诊24小时全年开放,有特需病房提供。
门诊电话:021-66111447,
病房电话:021-66111045。
图文|儿科
编辑|张鹰妮
责任编辑|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