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送检电子秤,又要对着屏幕填一堆信息,填完还得自己扛去检定机构,一来一回大半天生意都耽误了,就怕哪步操作错了白跑一趟。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检定,一分钱不花还省事儿,帮我们解决了一大难题!” 近日,在欧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电子秤集中检定现场,商户卞先生捧着刚贴好合格标志的电子秤,向现场工作人员连连道谢。
经营用电子秤是贸易结算的“公平标尺”,直接关系到商户经营信誉与消费者切身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这类电子秤必须定期进行强制检定,检定周期不得超过1年,这既是维护市场计量秩序的硬性要求,也是保障交易公平的重要底线。
常规情况下,商户检定电子秤先要登录“上海市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公共服务平台”线上申报,逐字填写最大秤量、出厂编号等十几项信息,不少中老年商户对着电脑屏幕“犯怵”,常常卡在信息填报环节,好不容易完成预约,还得自己把电子秤搬到指定检定机构,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要是店里只有一台秤,送检期间生意都得“停摆”。更揪心的是,部分商户因对检定流程不熟悉、重视程度不够,时常出现超期未检的情况——既面临违反计量法规的法律风险,一旦被消费者质疑计量不准,还会影响店铺口碑,甚至丢失客源。
“群众的需求在哪,我们的监管和服务就该跟到哪。” 欧阳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听到不少商户吐槽送检难题,当即把情况记在“民生台账”上,第一时间向区市场监管局汇报。为了彻底解决商户的“烦心事”,区市场监管局主动对接专业检定机构,多次与欧阳路街道沟通协调,反复打磨服务方案,最终敲定“线下集中检定+全流程免费”的便民模式——既不让商户多跑一步路,也不让商户多花一分钱。
方案确定后,执法人员又变身“宣传员”,通过电话逐户通知、街道通过商户微信群推送通知等方式,把集中检定的时间、地点、需携带的材料一一讲清楚,针对行动不便的商户,专门预留了“错峰检定”时间,确保有需求的商户都能知晓,享受到服务。
检定当天,专业检定机构的技术人员就带着精密的检测设备进驻欧阳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现场搭起了“临时检定实验室”。欧阳市场监管所的执法干部也全程守在现场,一边协助技术人员维持秩序、核对商户信息,一边耐心解答商户的疑问:“老板,电子秤平时要放在平整的地面上,别靠近磁场,不然容易不准”“检定合格后记得把标志贴好,下次检定时间我们会提前提醒你”。遇到商户问起计量法规,执法干部们还会拿出宣传手册,用通俗的语言讲解超期未检的危害、计量作弊的法律后果,把“监管要求”变成“贴心提醒”,让商户既懂政策、又知规范。
“以前自己送检,光路上来回就要小半天,现在在街道里就能搞定,全程不到 20 分钟,还不用花钱,真是太方便了!” 据统计,此次集中检定,共为辖区40余户商户完成了80余台电子秤的检定工作。检定合格的,当场就贴上了醒目的合格标志,让商户拿着“放心秤”直接上岗,少数铅封损坏无法检定通过的电子秤,执法人员现场明确告知商户不得继续使用。
区市场监管局这一“送检上门”服务模式的转变,不仅破解了商户的送检难题,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商户感受到了监管的温度,强化了大家的诚信计量意识。
“市场监管既要守住‘公平秤’,也要做好‘服务员’。”虹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计量科表示,未来将持续把“为民服务”融入监管每一个环节,用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解决商户“急难愁盼”,维护好辖区计量安全,为消费者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为商户打造公平的经营环境,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以“为民办实事”为导向,优化计量服务举措:一方面探索建立“常态化集中检定+重点商户上门服务”机制,针对农贸市场、便利店等电子秤使用密集的场所,定期开展“送检上门”服务;另一方面加强计量监管与宣传,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计量违法行为,同时向商户普及计量维护知识,引导大家主动参与“诚信计量”建设。
记者:顾俪
图片:区市场监管局
编辑:顾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