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控江七村通过区划党建联盟,联合延吉新村街道司法所、延吉社区第二睦邻中心、上海百合花法律服务中心,以《不负当“夏”,做知法Young光少年”》为主题,开展了一场飞线充电和楼道堆物引发火灾的真实案例引发的模拟法庭普法活动,将安全教育课堂创新性地变成了一个严肃而生动的“庭审”现场。
法槌落下,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宣告“现在开庭”。虽然这不是真正的审判庭,而是一个为社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模拟法庭”活动现场。
让这场模拟法庭区别于一般普法游戏的核心,在于其剧本源自一个真实的社区火灾案例。庭审的焦点案件,是今年6月30日某社区居民为图方便,从家里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结果插线板短路起火,又因楼道堆满杂物导致火势迅速蔓延,最终烧毁了邻居家价值10万元的财物。
国徽在电子屏上熠熠生辉,审判台、原告席、被告席一应俱全,就连小小的“警官”也穿戴整齐,一丝不苟地守卫着法庭的“威严”。
庭审过程中,“原告”逻辑清晰地出示了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书和财物损坏清单等证据,“被告”则围绕自身的“主观恶性程度”及“是否有悔罪表现”展开辩论,双方你来我往,言辞交锋激烈,现场气氛紧张而投入。
这不仅是一场角色扮演,更是一堂将法律条文“翻译”成生活语言的安全大课,法槌落下,敲响的不仅是案件的判决,更是社区安全的警钟。当普法教育不再是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单向灌输,而是让孩子们亲自穿上“法袍”、坐上“审判席”,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审视、辩论、裁决身边常见的安全陋习时,法治的种子便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这场活动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找到了一个撬动社区安全治理的全新支点——青少年。长期以来,“飞线充电”和“楼道堆物”是许多社区治理的顽疾,简单的说教和劝阻往往收效甚微。而这场模拟法庭,巧妙地将青少年推向了社区安全教育的“C位”。
“安全不是一句口号,应当每个人从自我做起!”庭审结束后,来自百合花法律服务中心的徐律师与延吉新村司法所的刘所长,从专业角度剖析了“飞线充电”背后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一时的方便可能带来生命的威胁与财产的巨大损失。
这种“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远比社区干部的苦口婆心来得更为直接、有效。它打破了传统安全教育的壁垒,通过一场沉浸式的普法体验,成功地在社区的“最小单元”——家庭内部,播撒下安全的火种,最终为整个社区治理注入了充满活力的“青春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