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专家建议:为孩子点亮“希望之灯”而非施压
暑假即将结束,不少家长正为“神兽归笼”而欣喜,却鲜少关注孩子对开学的真实情绪。一些孩子对返校充满期待,也有部分孩子因害怕约束、失去自由而焦虑抗拒。上海市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朱大倩指出,家长在开学前的沟通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建议用“点亮希望”代替“施压提醒”,帮助孩子平稳过渡。
我不想上小学,外婆说要把玩具都扔掉。
开学后就不能玩游戏了,没有自由。
……类似的担忧在孩子中并不少见。朱大倩主任分析,孩子是否愿意返校,关键差异在于“怕管束”还是“有盼头”。她解释,被紧张或威胁性语言激活的杏仁核,会让孩子产生更多负面情绪甚至出现抗拒行为。相反,具体的、积极的期待能吸引孩子主动迎接新学期。
很多家长习惯于提前提醒孩子“要早睡早起”、“不能玩手机”、“作业会变多”,这类话语虽出于关心,却容易让孩子感到压力和威胁。朱大倩主任建议,家长不妨换一种表达方式,把焦点从“约束”转向“希望”。例如:
我们提前调整作息,让老师和同学见到神采奕奕的你。
一起来选新文具,它们会帮助你更好地学习。
一起来选新文具,它们会帮助你更好地学习。
如果你能遵守电子产品使用规则,就可以积累奖励时间。
这些正向引导不仅能缓解孩子的焦虑,也能激发他们对新学期的期待。
朱大倩主任提醒,心理调适不仅孩子需要,家长同样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传递关心与爱。为此,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医学部精神心理科将推出一系列家长养育指导短程培训,帮助家长掌握更有效的沟通与陪伴方式。
开学不仅是“归笼”,更是新成长的开始。为孩子点一盏温暖的灯,照亮他们的上学路。
编辑|严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