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来自东明路街道的汪子轩如愿坐上了 “科创巴士”,一圈逛尽浦东科创地标;来自上钢新村街道的史毅力在新场古镇玩到了超酷的历史类剧本杀;来自康桥镇的黄宇骋与作家简平就 “如何写好作文” 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一系列 “德智体美劳” 全覆盖的精彩体验,来自浦东新区文明办推出的未成年人暑期活动 “文明少年探索营”。区文明办联合各企事业单位,将社会资源整合转换为育人资源,在浦东 “文明少年探索营” 中实现了学校思政 “小课堂” 与社会 “大课堂” 的有效融合,助力少年开拓视野、涵养品格。
开营以来,“文明少年探索营” 以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为 150 余名浦东少年送上了一份难忘的成长礼物。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搭建实践平台的基础上,挖掘培育更多‘能思会讲’的学生代表,让他们用鲜活的实践故事、真挚的成长感悟,带领身边伙伴共同传递文明、践行文明。”
社会实践大课堂:在实践中读懂世界
记者了解到,“文明少年探索营” 共为少年们设计了五大社会实践项目:一次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之旅、一次触摸硬核科技未来的科创巴士之旅、一次解密城市智慧大脑的智慧城市探索之旅、一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体验之旅、一次书香浸润家庭文明的亲子阅读之旅。
同学们乘坐科创巴士,一站式穿梭于浦东前沿科创地标,近距离接触中国智造的前沿成果。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 “大飞机如何翱翔蓝天”,人形机器人与大家主动击掌互动,AI 对话系统则用俏皮语气回应着同学们提出的一个个奇思妙想。来自大团镇的刘若萱感慨:“原来大飞机的翅膀要经过上万次测试才能定型!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是无数人较真的坚持。”
走进浦东城运中心,巨型电子屏上 13.6 万路视频、9.03 万物联感知数据实时跳动,正如一颗鲜活的 “城市心脏”—— 用数据连接万家灯火,用算法守护街道安全,用温度响应市民诉求。来自泥城镇的吴梓岚很是自豪:“感受到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力量,一旦出现隐患,就会第一时间警报、响应、处理,这让我觉得在浦东生活很有安全感。”
绒绣课堂上,上海绒绣非遗项目市级传承人手把手教孩子们穿针引线。当丝线在布面勾勒出花卉形状,传统技艺在少年的指尖擦出了新的火花。来自航头镇的汪奕晨举着自己的作品介绍:“以前看奶奶绣过,她告诉我绒绣要一针针绣,就像做事要一步步来。绒绣不仅让我感受到了非遗之美,更让我学会了静心做事。”
特色体验主题课堂:在体验中遇见成长
“文明少年探索营” 为少年们设计了一系列特色体验课,涵盖了文明启航、红色基因、城市发展、人文实践、艺术之旅等不同主题。
在体验课堂中,同学们可以深入浦东改革开放主题展、浦东城市规划展、新场古镇、罗丹艺术中心、极地科普馆、新松机器人展厅等不同目的地,在实地体验中增长见识、丰富本领。
在浦东融媒体中心,同学们打卡参观了1500平方米的综合演播厅并走入新闻演播厅体验新闻主播的工作日常,跟随资深主持人李培学习演讲和表达技巧。“原来演讲也有小秘诀,播新闻不是念稿子,是用声音与世界对话,我心中种下了一颗成为主持人的梦想种子。” 来自合庆镇的赵姃妍说。
在盐文化馆,同学们认真聆听新场古镇的起源及申遗进程,体验 “剧本杀”《小小盐商风云录》。来自浦东展览馆红领巾讲解员团队的余月萦告诉记者:“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南宋时期,学着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小盐商’,不仅学到了盐业历史,还学会了更好地沟通合作。”
在新松机器人展厅,同学们围观了机器人行云流水般的手冲咖啡技艺,在与工业机械臂的互动中体会到智能制造的无限可能;在罗丹艺术中心,大家跟随画家冯真敏的深入讲解,在法国国宝级文物前近距离驻足,聆听罗丹的创作故事,感受 19 世纪的人文温度,沐浴现代艺术的启蒙之光。
“文明少年探索营” 已经落幕,种在童心沃土的文明种子还将持续生根发芽。同学们在 “做中学、悟中长”,不仅开拓了视野、涵养了品格,更用稚嫩真诚的视角记录下对文明浦东的理解与热爱。“文明少年探索营太有意思了,回去后我要认真写好‘我眼里的文明浦东’,向同学们分享我的快乐和收获。” 来自世纪公园生态科普队的蔡宓霖说。
一系列活动用课本之外的广阔世界带领同学们打开了一扇窗,让大家懂得文明不仅是口号,更是融入生活的点滴行动。“社会大课堂” 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引导了未成年人在实践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注入了鲜活力量。
未来,区文明办将继续推动 “实践育人”,搭建更多连接课堂与社会的桥梁,助力少年儿童在体验中成长、在探索中筑梦,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