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 文章详情

微节目单丨记忆之野——鞠小夫钢琴独奏音乐会

转自: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2025-08-22 18:41:55

记忆之野

鞠小夫钢琴独奏音乐会

日期:

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19:30

入场时间:18:30

地点: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大厅

时长:

90分钟(含15分钟中场休息)

票价:

¥80/¥180/¥280/¥380

点击购票

*本场音乐会谢绝1.2米以下儿童入场,

已购门票概不退换。

曲目

雅纳切克:在雾中
Janacek:In the Mists
I. 行板 Andante
II. 很慢的柔板 Molto adagio
III. 行板 Andante
IV. 急板 Presto

拉威尔:夜之幽灵,M.55
Ravel:Gaspard de la nuit M.55
1. 水妖 Ondine
2. 绞刑架 Le gibet
3. 幻影 Scarbo

中场休息
—INTERMISSION—

舒曼:森林情景,Op.82
Schumann:Waldszenen Op.82
I. Eintritt 森林入口
II. Jäger auf der Lauer 埋伏的猎人
III. Einsame Blumen 孤独的花
IV. Verrufene Stelle 阴森之地
V. Freundliche Landschaft 迷人的风景
VI. Herberge 路边客栈
VII. Vogel als Prophet 知更鸟
VIII. Jagdlied 狩猎之歌
IX. Abschied 告别

斯克里亚宾:白弥撒, 第七钢琴奏鸣曲,Op.64
Scriabin:Messe Blanche , Piano Sonata No.7, Op.64

斯克里亚宾:音诗,Op.32 No.1
Scriabin:Poeme , Op.32 No.1

斯克里亚宾:升F大调第四钢琴奏鸣曲,Op.30
Scriabin:Piano Sonata No.4 in F sharp major Op.30

* 曲目以现场为准

/ 曲目介绍 /

雅纳切克:在雾中

捷克作曲家雅纳切克创作于1912年的钢琴曲集《在雾中》,不仅是他最后一部重要的钢琴独奏作品,也是他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当时雅纳切克的生活和事业正经历众多磨难,这里的四首乐曲也成为他心境的写照,每一曲都透过朦胧忧郁的旋律和短小模糊的主题,表达了他被“迷雾缠身”般的茫然和痛楚。而这套曲集中蕴含的摩拉维亚民间元素与高度个人化的表达方式,也使之成为连接民族乐派与现代音乐的关键纽带。

《在雾中》的第一首“行板”以三连音贯穿始终,左手低音区的和弦时而沉落如雾滴坠地,右手高音区的旋律若隐若现,仿佛记忆中模糊的面容在雾中试探着显现。第二首“很慢的柔板”,右手十六分音符快速音群如雾粒在晨光中飞舞,左手的和弦支撑却带着微妙的不稳定性,时而出现的减七和弦像雾中突然出现的障碍物,让前行的脚步充满迟疑。第三首“行板”,轻盈的节奏与跳跃的旋律好似在模仿摩拉维亚民间舞蹈,但乐曲中段突如其来的转调却又暗示了回忆中的痛苦再度浮现。第四首“急板”是这套曲集中最具戏剧性的篇章,也暗藏着更深的孤寂。开始时的音型如慌乱的心跳,中段闪现的牧歌片段令人联想到摩拉维亚山民的笛声,但随即被象征死亡的音型打断。最终,音乐在一个不确定的和弦中悄然收束,没有明确的终止感,仿佛雾还未散去,留下无尽怅惘。

拉威尔:夜之幽灵,M.55

拉威尔的《夜之幽灵》创作于1908年,以法国诗人阿洛伊斯·贝特朗的同名散文诗为灵感。三首乐曲如同暗夜中的三个幽灵,各自带着独特的气质,共同构建起一个充满神秘的听觉世界。

第一首《水妖》(Ondine)以描绘波光粼粼水面的琶音开篇,右手快速的六连音音型模拟着水流的律动,左手则在低音区勾勒出水妖的主题轮廓。高音区的晶莹琶音与中音区的主题旋律、低音区的深沉和弦形成纵向的声场层次,仿佛水妖在不同的水层间穿梭嬉戏。随着音乐的推进,主题在不同调性间游走。中段的高潮部分,双手在高音区与低音区同时展开快速音群,和弦的密度突然增加,仿佛水妖掀起了小小的浪涛,而随后的渐弱又让它瞬间隐入水中。结尾处最后一个高音区的单音如水滴坠入水面,泛起最后的涟漪,水妖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首《绞刑架》(Le Gibet)则转向了暗夜中最沉重的意象。贯穿始终的低音持续音如同绞刑架上摇晃的绳索,带着死亡的恒定节奏。音乐始终保持着压抑的强度,绝望感在持续的低音中不断累积。结尾处,低音持续音逐渐减弱,高音区的旋律碎片慢慢消散,最后只剩下孤零零的降A音,像最后一声钟响沉入黑暗。

第三首《幻影》(Scarbo)描写的是夜之幽灵中最活跃的存在——传说中的侏儒精灵,它在拉威尔的笔下化为狂乱的音流。作品以急板的速度展开,左手在低音区的跳音与右手在高音区的快速音阶、琶音交织成密集的音网,主题旋律隐藏在混乱的音流中。交替的节奏、不规则的重音移位、突然的停顿与加速,让音乐充满了不可预测的狂躁感。在一阵狂乱的音群爆发后,音乐以一个突兀的和弦戛然而止,仿佛幻影突然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满室的惊愕。

—— 中场休息 ——

舒曼:森林情景,Op.82

舒曼创作于1848年末至1849年初的钢琴套曲《森林情景》,是他的最后一部钢琴套曲,包含九首乐曲。当时,舒曼的精神疾病已愈发严重,偶尔会出现幻觉,他将自己所见以及对诗歌的理解融入作品中,勾勒出一幅诗意的森林景象。

第一首《森林入口》多用附点节奏型,营造森林的神秘感。左右手旋律声部的交替模拟着景色的变化,不协和的和声效果更添森林神秘之感。森林深处,一场斗智斗勇的场景即将拉开帷幕——《埋伏的猎人》由此开始,密集的三连音节奏型似是猎人的心跳,抑或是猎物蓄势待发。第三首《孤独的花》速度渐趋平稳,右手声部交替歌唱,左手八分音符和休止符交替,一株孤独的花跃然眼前。第四首《恶名昭彰的地方》是套曲出版版本中,唯一一首带有标题前导诗的乐曲。“那不是来自太阳的颜色,因为他从未见过太阳”,黑暗笼罩了整个森林,似是饱受病痛折磨的舒曼内心的写照。低音区连续的附点节奏型,左手旋律声部频繁使用休止,营造藕断丝连的效果,似是沼泽中那朵“吸取了人类的血”的花,吸引着人们靠近。经历了上一首阴暗、不安的氛围后,第五首《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开头连续三连音模进下行,田园气息扑面而至,仿若刚刚做了个噩梦。行至森林深处,一间《路边客栈》映入眼帘,屋内聊天声与孩子们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一片祥和安定。作曲家使用切分音型,打破了原有的节拍重音,加强了乐曲的自由感。“保持警惕吧,让自己时刻清醒!”是第七首《知更鸟》的前导诗,不安的和声和快速跑动的节奏型描写了知更鸟灵活穿梭林间的场景,乐曲转入G大调,暖意蔓延开来,印证着诗歌“那些今天渐渐消逝的,有些明天又会重生”。舒曼在与病魔抗争中,从音乐中找到救赎。号角声响起,威风凛凛的猎人们唱起大合唱,《猎歌》瞬间将听者脱离了之前的神秘氛围。最后一首《告别》与第一首乐曲调性相呼应,高声部奏出温暖恬静的主题,三连音贯穿其中,至此,这场森林奇妙之旅落下帷幕。

斯克里亚宾:第七钢琴奏鸣曲 白弥撒,Op.64

斯克里亚宾的晚期作品大都浸透着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其1911年创作的《第七钢琴奏鸣曲》也不例外。作曲家将这部作品冠以“白弥撒”之名,试图将自己心中那个理想的“神秘”具象化为声音:那是一种融合了艺术、神学与哲学思想的“整体艺术”。这部作品的结构框架不再主要依循传统的奏鸣曲式,而是紧紧围绕“从混沌走向狂喜的进化式发展”理念。

这个时期作曲家基本确立了他所特有的和弦结构——“神秘和弦 ”,是由增、减、纯三种不同的四度迭置而成,是一种游离于调性边缘的不协和和弦。“白弥撒”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神秘的风格。主题动机在不同音区游走,似是光明与黑暗的角力。随着乐曲的推进,旋律线条变得舒展而坚定,如神谕在宇宙中回响。尾声部分,乐曲逐渐从高潮回落,颤音音型结尾,给听者留下无限想象,仿佛宇宙的旅程永无止境。

斯克里亚宾:音诗,Op.32 No.1

《音诗》(Op.32 No.1)创作于1903年,是斯克里亚宾第一套音诗体裁作品中的第一首。开篇多声部进行营造抒情梦幻的氛围,而后运用了大量九音、十三音的属变和弦不断重复循环,给予听者不断的听觉冲击。中高声部线条连绵不断,低声部不断进行和声变化发展,减七和弦半音化的平行下行,造成了一种不断需要解决的倾向,使乐曲始终保持着一种不稳定、迷茫的色彩。而复节奏的运用以及休止符的停顿更添动荡之感。乐曲中段伴奏声部的和声加入半音的线条进行,强调伴奏部分的音乐性,体现了作曲家将和声与旋律线条合二为一的创作理念。最后一个和弦带着一丝未完成的朦胧感,似是一声悠长的叹息消散在夜色中,留下无尽的余韵。

正如斯克里亚宾在给友人的信中所说:“真正的抒情应该像星光一样,明亮而不刺眼,温暖而不灼热。”这首音诗正是这样的星光,在浪漫主义的余晖中闪烁着象征主义的微光。

斯克里亚宾:升F大调第四钢琴奏鸣曲,Op.30

完成于1903年的《升F大调第四钢琴奏鸣曲》印证了斯克里亚宾在短短十年间风格演变的惊人历程。尽管哲学思考早在数年前已开始渗透他的创作,但在这部奏鸣曲中这些思想已完全融入音乐内在。该作也寄托了他宏大的音乐理念:“我乘着快乐的翅膀向上飞啊……我拼命飞翔是为了追求你,美妙的星辰”。显然,他将自身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紧密联系在一起,希望通过音乐引起精神和灵魂层面的共鸣,将更多的象征主义元素注入到了自己的创作之中。

乐曲开始使用长短交替的节奏组合,以升F大调为中心展开,试图用彷徨、恍惚的音乐情绪引起听众的思考,紧随而来的是打破基本节奏划分的五连音的运用,连续、紧凑的二度的上行音型,最终解决到七和弦,并以此作为过渡,将第一乐句的内心起伏重新带回到疲倦的情绪。尾声温暖的和声似乎重燃希望,在带有回忆式的、诉说般的上行之后,紧随的是音乐的下行,将无奈、疲倦与无力融入短暂的起伏之中。而后作曲家使用不协和和弦的下行,在速度和力度上一点点渐快、渐强,为第二乐章的到来做不间断演奏的过渡。第二乐章开始,跳跃的音符在大跨度的琴键上穿梭,休止符的及时出现将灵活、迅捷的音乐形象烘托备至。长短时值音型交替反复,音区不断扩大,快速跑动为乐曲提供强劲动力,直至一次小高潮。尾声声势浩大,横跨钢琴每个音区,将之前焦灼的音乐情绪一扫而空,推向狂喜的顶峰。

节目册撰写: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李敏轩

艺术家

鞠小夫

钢琴

向上滑动阅览

他在低调中诠释出一种魔法,将人们吸纳进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之中。

一一《纽约音乐会评论》艾米丽·怀特 Emily White 

出彩的钢琴家, 完美地在梅西安《异国鸟》中彰显出北京音乐节东西结合的愿景。
一一《古典音乐杂志》

钢琴家完全捕捉到了作曲家(雅纳切克)特有的语韵体系与私密音境……在细节层次、力度变化与情感表达上赋予出更多可能性。
一一英国《留声机杂志》 Jed Distler

鞠小夫已逐渐成为具有个人艺术风格的00后中国青年钢琴家,他的独奏演出涉足世界各地,包括维也纳、萨尔茨堡、柏林、韦尔比耶、枫丹白露、阿斯本、都柏林、卑尔根、巴巴多斯、新加坡、纽约、洛杉矶等,以及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城市,已故著名钢琴大师约尔格·德慕斯评价他为“具有非凡才华和自然深度的钢琴家”。 

他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萨尔茨堡音乐节剧院、柏林爱乐室内乐厅、枫丹白露宫、纽约林肯中心玫瑰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海音乐厅、韦尔比耶教堂等重要音乐厅演出;在2023—2024乐季受邀参演中国爱乐乐团的开幕音乐会,在2024—2025乐季首次受邀参演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大道至简”音乐会,同时近年在国内成功举办不同主题的独奏音乐会巡演,颇受好评。2024年5月,他受Paulus Hook基金会邀请在卡内基赞克尔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自14岁首次与上海爱乐乐团演出协奏曲以来,小夫曾与许多交响乐团成功合作,包括维也纳霍夫堡交响乐团、巴德当代交响乐团、马勒基金会节日乐团,以及中国的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江苏交响乐团,呼和浩特爱乐乐团、西安交响乐团、上海新古典室内乐团、宁波交响乐团;并曾与许多著名指挥家成功合作,包括余隆、吕嘉、陈佐湟、王永吉、刘云志、袁丁、夏小汤、朱蔓、李飚、张亮、程晔、常畅、赵晓鸥、蔡金冬、金郁矿、约翰·华纳以及克里斯蒂安·波拉克。

他也活跃于许多重要音乐节:阿斯本音乐节、枫丹白露宫音乐节和纽约中国当代音乐节,并作为独奏家两次受邀参加北京国际音乐节。2024年夏日,他受邀参与韦尔比耶音乐节的独奏家学院,并荣获Tabor钢琴奖。2025年三月,他于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发行了第一张个人唱片《林中孤寂》(Waldeinsamkeit),带来舒曼、李斯特、德彪西、巴赫(布索尼改编)和斯克里亚宾的钢琴作品。

小夫同时也致力于当代音乐的推广和重要性,曾有幸带来许多重要作品的首演:在上海夏季音乐节演出菲利普·格拉斯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中国首演),在纽约中国当代音乐节演出叶小纲的《第二交响乐“长城”》(美国首演),在北京国际音乐节演出梅西安的钢琴协奏曲《异国鸟》(中国首演),以及在枫丹白露音乐节参与Elise Arancio的重奏作品《Infinite Juke》,并获得音乐节颁发的拉威尔奖。

小夫自2016年投身诗歌创作,并已出版两部个人诗集:《在寻找春天遗骸的路上》(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迟声》(美国LONG RIVER出版社,2024)。2021年,他在上海音乐厅首演了作曲家阿布以其三首诗歌为灵感创作的《三首素描》。

鞠小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本科及研究生就读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现于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与媒体学院攻读钢琴演奏博士文凭,他的导师有周挺、约赫维德·卡普林斯基、尼古拉斯·纳莫拉泽和阿里·瓦迪。他被萨尔茨堡市市长颁为中国–奥地利文化交流大使,以及受聘为新加坡首都艺术学院访问艺术家。

当日限量供应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2楼咖啡厅

双重巧克力核桃塔

温馨提示:二楼咖啡厅备有润喉糖售卖

扫描二维码,填写本场音乐会调查问卷,

为我们建言献策。

现场活动

本场演出购票观众,入场后即可在上海音乐厅北厅参与“盖章活动”,关注@上海音乐厅 小红书,即可免费参与活动,喜欢集章的朋友记得带好你的盖章本噢!

今日限定章

上海音乐厅95周年

编辑:鱼鱼

审核:片片、虎虎

更 多 推 荐

【古典】

火花——柏林爱乐弦乐五重奏音乐会

【古典】

魔鬼与天使——宁峰×杨雪霏小提琴与古典吉他二重奏音乐会

【古典】

尤利安娜·阿芙蒂耶娃演绎肖邦和肖斯塔科维奇钢琴独奏音乐会

【古典】

英国合奏团音乐会版   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

mini音乐节·古典】

见证肖斯塔科维奇 鲍罗丁四重奏音乐会

【国乐】

《神奇秘谱》600年——自得琴社音乐会

【VR】

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  VR沉浸互动娱乐体验

【音乐午茶】

周一到周五工作日

【导览参观】

一键参观打卡上海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