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档案春秋 > 文章详情

来!登录“跟着档案观上海”数字人文平台,体验一场指尖上的Citywalk思政课,探寻《义勇军进行曲》在上海的足迹

转自:档案春秋 2025-08-22 16:45:27

今年,由上海市档案馆倾力打造的“跟着档案观上海”数字人文平台已全面升级,用档案资源构建起广大市民群众和青少年学生能亲近、可参与、有收获的“城市记忆家园”。盛夏八月,骄阳似火,不如在空调房里来一场指尖上的Citywalk吧!

近日,上海市档案馆迎来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的同学和家长们来馆参观研学,以档案为“指南针”,用指尖漫游申城。同学们登录“跟着档案观上海”数字人文平台,开展了一场指尖上的Citywalk思政课,循着《义勇军进行曲》的红色足迹,在上海这座英雄城市的脉络中,触摸历史的温度。

今年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上海市档案局(馆)制作推出了“跟着档案学党史·行走的思政课”系列视频之《国歌与上海》,线下课程也已配套推出。课程通过查询馆藏档案,结合上海市档案馆“跟着档案观上海”数字人文平台,以历史和地理的双维视角,立体学习《义勇军进行曲》从1935年的抗战主题歌,到1949年的代国歌、1982年的正式国歌,再到2004年国歌写入宪法,2017年国歌立法的历程,沉浸式感受这曲红色经典成为中华儿女的奋斗号角,激励一代代人奋勇前进。

在档案馆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平板上登录“跟着档案观上海”数字人文平台,先后找到了19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文学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旧址、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作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首次播放处“金城大戏院”、1949年升起上海市第一面五星红旗的“老市府大楼”等诸多点位。

指尖沿着地图上的历史足迹跳动——从聂耳在霞飞路创作时的煤油灯残影,到《风云儿女》首映时影院里的激昂合唱,从抗战时期街头巷尾的救亡歌声,到如今上海外滩跨年灯光秀中万人齐唱的震撼场面。轻触地图上的坐标,相关历史档案徐徐展开,点开知识图谱、档案瀑布流等模块,黑白影像与彩色实景在地图上交织叠印,构成了一幅多维的立体画卷。

课堂上,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紧盯着档案中的历史细节,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响亮的回答声与自信的交流声交织成动人的乐章。以档案为媒介,孩子们仿佛跨越时空,与90年前峥嵘岁月中的先辈们展开了一场“隔空对话”——他们读懂了田汉笔下“我们万众一心”的团结,理解了聂耳谱曲时“前进!前进!前进!进!”的激昂,更明白了“国歌”二字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与信仰。课堂最后,同学们满怀深情地唱响国歌,以歌寄情,回望历史,歌声稚嫩却铿锵有力,爱国之情洋溢其中。

“以前觉得历史离我们很远,现在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家长感慨道,“百代小楼、黄浦剧场、老市府大楼……都是很熟悉的地方,我家孩子说暑假要去这些场地深入学习一下国歌的历史。” 这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触摸到了历史的“第一现场”,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当档案中的文字与现实中的脚步相遇,当90年前的旋律与今天的童声共鸣,红色基因便在行走与聆听中悄然传承。

这场指尖上的Citywalk思政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探索,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再次在耳畔回响,孩子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他们知道,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曾见证无数英雄的奋斗;而他们的未来,也将在红色基因的滋养下,续写新的时代华章。上海市档案馆将持续深挖红色档案资源,依托“跟着档案观上海”数字人文平台,借助各类新技术手段,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鲜活,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让更多青少年在红色档案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撰稿:赵颖

照片提供: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

支持:张斌、方华、胡劼

编辑:陈皓

校对:王礼荣

排版:龚紫珺

好文推荐

    “读档学史”专栏

    • 【读档学史·跟着档案学党史】灯塔小丛书

    • 【读档学史·跟着档案学党史】《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

    • 【读档学史·跟着档案学党史】新青年丛书

    • 【读档学史·跟着档案看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 【读档学史·跟着档案看上海】南浦大桥

    • 【读档学史·跟着档案看上海】上海证券交易所档案
    “档案里的作风建设”专栏

    • “让我们从会海中解脱出来!”数十年前,上海广大干部发出这样的呼声

    • 20世纪50年代,一名拉车工人给上海市长写信之后……

    • 20世纪50年代,上海各级单位为什么要厉行勤俭节约?

    扫码关注我们

    聚焦城市记忆、留存城市发展、传承城市历史。我们架起档案为民服务的桥梁,讲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下生生不息的上海故事。这里是上海市档案局(馆)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