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航空公司“优选座位”需要加价、零售平台单方变更会员规则等现象被视为“行业惯例”时,一群大学生挺身而出。“从发现一个身边的问题,到用法律武器去解决它,再到推动一个行业的进步——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事情。”第十一届“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的参赛队员们如是说。这项源自松江、辐射全国的知名高校法学实践赛事,再次汇聚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法学青年。与往届一样,今年,参赛队员们继续向“大厂”发起挑战,用专业和勇气推动那些不合理规则的改变……
公益,让他们聚在一起
购买飞机票时,没有任何显著提示说明“选座需额外付费”,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靠窗、靠过道等常规座位却被“锁定”,若要购买则需要加价。华东政法大学的四名大四学生曾组成“‘座’享其成不队”诉某航空公司“优选座位”收费不合理。
队长小马说,虽然当时忙着毕业,但还是挤出时间讨论案情,纯粹为了公益而战。如今,他们分别进入对外经贸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继续深造,同时也拉上了中山大学的同学一起参赛,携手推进案件进展。“如今太多的不合理被美化为‘行业规则’,但我们更希望去思考,这样的行业惯例真的是合理的吗?”
正如队员们所说的那样,当碰到不合理规则的时候,他们并不想只是发发牢骚,即便他们所要耗费的时间、精力难以估计,但他们还是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公共利益,诠释了当代大学生最勇敢的样子。
“我和小欧是研究生同学,小潘是我的本科室友,小王是律所实习认识的,我们四个都处成了朋友。”小翁向记者介绍他所在的“变来变去对不队”的队员情况。由于某零售平台单方变更会员规则且仅公示两日,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四个男生诉该平台单方变更会员规则损害消费者权益。“格式合同基于商业惯例与追求交易效率而生,其实是平衡契约自由与合同效率的结果,然而,自由被限制时,关注的重点不仅在于如何‘限制自由’,也在于如何对这种‘限制自由’的自由进行限制。”小翁说。
尝试,是一种力量
深圳大学的学子们饱受直升机噪音的困扰,对此他们在校内展开了问卷调查。319份调查显示:80%以上的高楼层学生每日将会遭受10~15次的直升机噪音侵扰,最高峰值可达80分贝,其中72%的受访者表示其学习和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他们与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组成“乱飞就不队”尝试多渠道反映直升机的噪音侵权问题。
“我们首先向深圳12345政务服务平台反映诉求,但两次转交交通运输部门,历时半年噪音问题仍未获得实质整改。无奈之下,我们尝试与直升机所属航空公司反映困扰,尝试积极沟通寻求两全之策,但对方以‘航线涉及商业秘密’为由没有进行正面回应。”“乱飞就不队”队长小张告诉记者。
最终,学子们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提供公益诉讼线索,并同时向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我们希望通过明确直升机噪音的侵权责任边界,推动低空飞行噪声控制技术规范等地方性标准的出台,填补目前直升机领域的噪声监管空白。”小张说。
改变,也许正在发生
一如历届参赛者的追问——“世界会不会因为我们的较真,而变得有一点点不一样?”答案显而易见,因为改变正在发生……
来自复旦大学的“非学哉队”发现,某服务平台的月付作为一款针对“非学生”的消费贷产品,却在开通界面没有明显提示,让不少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默认了自己非学生的身份。为此,队员们展开了一份相关调查,发现在开通了月付的用户中,99.98%的受访者都没有看到《非学生承诺函》。“在开通界面‘我已同意’的按钮旁,仅显示‘《月付授信付款合同》及其他协议。而《非学生承诺函》隐藏在‘其他协议’中,等于替我们默认承诺‘本人不是在校学生,且拥有合法稳定的收入来源。’”队长小沈说,他们诉该服务平台月付利用《非学生承诺函》格式条款规避校园贷身份审核义务。
队员们曾与该服务平台相关负责人协商,但对方以“已尽到审核义务。用户没有仔细阅读协议应该自负其责”等说辞回应,但没过几天,队员们有了惊喜的发现。“新用户开通月付时,页面提示用户阅读《非学生承诺函》;对于极少数不特定已开通的用户,该购物平台二次确认了非学生身份。”小沈告诉记者。
■记者:陈菲茜 实习生:沈欣卓图片:受访者供图 网络图
■文字编辑 周加姚
■栏目责编 沈莉娜 ■栏目主编 周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