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黄的豆芽,根根饱满、清亮透白,被轻轻摘下后,当天便出现在西藏亚东县藏民的餐桌上。这是来自普陀的墨泉生物有限公司在亚东开展垂直农业试点后收获的第一批作物。从播种到成熟仅用6天,这批无土栽培的无抗豆芽,是普陀对口支援工作结出的实实在在的“硕果”。
首批无抗豆芽作物
这一切,始于一座特殊的“集装箱”。
集装箱植物农场在亚东落地
亚东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河谷,土地资源少、湿度大、日照少、昼夜温差显著,传统蔬菜种植难度极大。当地蔬菜需求大多依赖外地运输,一旦遭遇极端天气,供应极易中断。“最开始是通过区青联获悉了社会力量参与对口支援的机会。我们的垂直农业技术和当地蔬菜供给的痛点十分适配,于是决定申报。”墨泉生物首席执行官秦楚汉回忆道。今年4月,秦楚汉带领团队赴亚东实地勘察,根据实际气候情况调整技术方案,6月底,一座集成了“全人工气候”系统的集装箱式植物农场正式在亚东落地。
集装箱植物农场
这座集装箱农场不同于普通大棚,它完全隔绝外界气候干扰,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实现对光照、灌溉、温湿度、营养成分的全自动精准控制。作物在无土环境下生长,不仅杜绝了农药和虫害,产量也远超传统农业——种植密度提高了10-30倍,生长周期缩短2-3倍,年平均产量更是传统模式的60-150倍。这也让亚东县第一次拥有了现代化无土栽培农业项目。
根据当地需求,集装箱内目前主要种植上海青、豌豆尖、无抗豆芽等高品质叶菜和芽苗菜。据估算,每斤叶菜的综合成本(含水、电、种苗及耗材)仅在0.6元至3元之间。由于环境完全可控,蔬菜可实现全年不间断稳定生产,单箱年产量预计可达2.5至4吨,极大提升了亚东县的蔬菜自给能力。
采摘首批豆芽
更令人欣喜的是,整个种植过程已实现高度自动化和远程化管理。“通过配备的平板电脑或手机上的汉藏双语APP,工作人员可实时监控舱内气候参数、调节光照波长、补充养分,甚至远程完成灌溉作业。”秦楚汉进一步介绍,每个种植周期中,人工只需参与放置种苗与采收两个环节,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与技术门槛,助力兴边富民、产业振兴。
作为一家专注于垂直农业技术的科技企业,墨泉生物依托自研的软硬件集成系统,成功降低了精准种植的能耗与成本,并首次将这一高端农业技术的成本降到可以大规模产业化的水平,使传统农业生产突破地理及气候的制约。公司目前已与多家行业龙头合作,在全国乃至全球多个地区推广适用于蔬菜、中草药、牧草等作物的智能化种植方案。
豆芽被端上藏民餐桌
首批蔬菜的收获,是技术的成功,也是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口支援工作的温度。亚东县村民的“吃菜难”问题正在得到缓解,当地与普陀携手的乡村振兴之路也正越走越稳。
编辑:戴琳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普陀 你好 | 蓝天为幕,铺展城市画卷
桃浦“好房子”建设热火朝天,托举起百姓宜居生活
普陀学子如何沉浸式速成“治理达人”?一起来看看
本周六起报名摇号!新一轮“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来啦
区政府常务会议召开,常态化邀请公众代表审议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