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三农 > 文章详情

应“烤”有方丨夏日蔬菜保供添新力,沪产苦瓜丝瓜新品种端上市民餐桌

转自:上海三农 2025-08-22 11:13:20

面对高温酷暑的严峻考验,上海农业战线正以一场深刻的“科技革命”重塑生产韧性,确保市民“菜篮子”供应无虞。

在青浦水产基地,“水草革命”与物联网驱动的智慧监测、智能增氧系统深度耦合,构建起动态平衡的水体生态系统,化解虾蟹养殖的核心风险——高温缺氧,标志着从经验养殖向数据驱动的根本转变。嘉定梅山猪保种场则通过“湿帘—空调—喷淋”三位一体的环境精准调控系统,结合科学营养干预,为“国宝级”种质资源在极端气候下筑起健康屏障。与此同时,“玉美人”苦瓜、“沪丝”丝瓜等本土育成的高产、优质、耐热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不仅丰富了夏日餐桌,更以品种创新之力有效对冲了季节性和灾害性风险,夯实了地产蔬菜稳产保供的根基。

这场覆盖水产、畜牧、蔬菜全链条的科技赋能实践,深刻诠释了科技创新如何系统性地提升都市现代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供给保障水平,为超大城市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保障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可复制的“上海方案”。

沪育佳瓜消暑夏

蔬菜保供有“新招”

炎炎夏日,清热解暑、补水润燥的苦瓜、丝瓜是上海市民餐桌上的“常客”。据了解,一批兼具优质、高产特性的苦瓜和丝瓜新品种已在上海本地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更为夏季蔬菜保供注入了新活力。

走进位于金山区枫泾镇的阿林有机农场,一串串白绿相间的苦瓜挂满藤蔓,这正是近年备受关注的“玉美人”苦瓜新品种,于2021年获得上海市品种认定,凭借出众表现已在市场站稳脚跟。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设施园艺研究所市农科院园艺所科研人员张红梅介绍,该品种分枝性强,坐果率高,一根根长20—30厘米的棒形果实饱满周正,白绿色的瓜身泛着光泽,圆润的瓜瘤更添几分可爱。最让市民满意的是,它打破了传统苦瓜“苦涩难耐”的特点,口感脆嫩、苦味清淡,肉厚达1.0—1.2厘米,单瓜重220—400克,无论是清炒还是凉拌都十分爽口。

2025年刚获得认定证书的“玉美人2号”,则是家族中的“新贵”。它延续了“玉美人”的优良基因,生长势更为旺盛,长棒形的果实平肩圆底,独特的条瘤与粒瘤相间分布,30厘米左右的长度和5.5—6.2厘米的直径让采摘和烹饪都更方便,300—400克的单瓜重恰好满足家庭一餐的用量。

阿林有机农场负责人表示,农场从多年前就开始引入苦瓜新品种进行尝试。此前,农场种植的“青脆1号”苦瓜口感爽脆,在盒马鲜生专门开辟了有机苦瓜的供应渠道,尽管价格是普通苦瓜的四至五倍,仍然供不应求。随着品种的不断更新和优化,如今,农场的“玉美人”苦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稳定供应市场。

在位于金山区的上海明缘果蔬专业合作社,丝瓜架下另一番丰收景象同样喜人。“沪丝1号”作为早熟品种,让市民更早吃上了新鲜丝瓜。绿色果皮包裹着绿白色的细嫩果肉,即便采摘后放置几天也不易老化,赢得了种植户和消费者的双重认可。

“沪丝2号”是夏日高温里的“生力军”。这种绿色短棒油亮丝瓜耐热性出众,在盛夏时节依然能保持旺盛的结瓜能力,基本节节有瓜的特性让产量有了保障。切开后清香味浓,更难得的是耐储运的特点,让远郊种植的丝瓜也能新鲜抵达市区菜场。

目前,“玉美人”“玉美人2号”苦瓜已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湖南等地示范推广,“沪丝1号”“沪丝2号”丝瓜也成为本地蔬菜基地的“新宠”。这些新品种通过改良品质、提升产量,不仅为市民餐桌带来了更多选择,更在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夏日蔬菜保供筑牢了根基。

文:曹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