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普陀 > 文章详情

普陀学子如何沉浸式速成“治理达人”?一起来看看→

转自:上海普陀 2025-08-22 09:05:28

近年来,普陀区教育局推出的普陀大学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以“社会服务+学习实践”融合模式,将社区变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二课堂”,引导高中生化身“社区治理调研员”“青春议事员”,聚焦“项目式研学+实景式参治”,体验从“加入社区”到“融入一线”的历程,深度锻炼综合能力。

日前,有一群身着校服的孩子们来到石泉路街道,历时多天的实践课程中,孩子们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在哪些领域“大展拳脚”?让我们一探究竟,见证那些触动人心的成长瞬间吧。

学生们以三人小组形式深入社区网格,化身“社区诊断师”。聚焦《电瓶车停放难题》《理想公共空间布局》《垃圾分类推动策略》三大命题,他们通过实地测绘、居民访谈、行为观察等方式,收集了最真实的“一手调研结果”。

楼道间,一组学生发现了电瓶车堵塞消防通道的隐患;社区花园旁,大家记录下了居民对增设休闲座椅的迫切需求;而在垃圾投放点,学生们“蹲点”记录误投率……“社区里遇到的问题都比较琐碎,但是每件‘小事’都连着民心。”学生小沈在笔记中写道。

调研只是起点,解题更需智慧。在一线“深度摸索”过后,为了“趁热打铁”引导大家迸发更多灵感,普陀区“大梁书记”陈文伟通过案例拆解、传授经验,提供更加系统、专业的治理策略。

随后,大家在图纸上画出社区改造布局方案,将设想化为纸面上的实际效果,既融入创新思维,又保留“接地气”的社区温度。“孩子们敢想、敢画、善于观察,会给我们的社区带来重要的活力。”陈文伟欣慰地说道。

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社区发展的“主人翁”,让青春智慧在基层治理中持续闪光。在实践收官日当天,一场特殊的“社区治理展演会”在兰田党群服务中心上演。学生们分组上台,为大家讲述在社区中深耕的这段日子都有哪些独特的心路历程,并通过PPT、情景剧等形式展示设计方案的实践成效。

“这是我做的共享电瓶车驿站计划,我希望未来可以通过车位实时预约小程序,解决乱停放的问题。”“这是我和组员一起设计的微更新社区角,它利用废弃的一些老旧装置,变成便民设施……”大家的分享有温度、有技术、有巧思,得到了现场社区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最后,陈文伟结合照片成果,从“可行性”“创新性”“普惠性”三方面为每一组提出了深度建议,并希望同学们把课堂所学带回社区,成为连接学校与基层的桥梁。

下一步,区教育局将继续联动更多社会组织力量,构建“校社联动”育人大格局,通过 “项目化运作+专业化培育”,让更多青春智慧在基层治理的沃土上拔节生长、更多青少年在参与社区治理中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记者:张曦

编辑:王雨思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区政府常务会议召开,常态化邀请公众代表审议相关文件

 区政府举行集体学法活动

 普陀区政协举办2025年重点课题专家沙龙

 以艺术之笔筑牢反邪防线,普陀举办主题书画展

 普陀区举办第九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主题活动